文学批评贵在真心和真知
——第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在上海举行

8月22日,第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今日批评家论坛,旨在聚集年轻的文学批评家,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次论坛围绕“批评的语境与伦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真诚的讨论。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认为,青年批评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够站在深厚的中国文学土壤里面,冷静地回应这个世界。尤其在今天媒体津津乐道夸耀发行量的时候,青年批评家要有勇气关注美学风格,讨论所评论的作品对当代文学贡献了什么。批评实践必须以具体的作品为中心,要从文本出发,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做一些及物的、扎实的作家作品评论。

纪要 更多>>

文学批评的语境与伦理——第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纪要

时间:2011年8月22日
  地点:上海作家协会文学会馆
  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
  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今日批评”论坛,大家知道论坛缘起于《南方文坛》1998年创立至今的“今日批评家”栏目,论坛秉承栏目推介批评新人,并以“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为宗旨,因此,首届论坛锁定“70以后”,即19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批评家。本届论坛有首届论坛的代表,他们会把论坛对话交锋的会风延续下去,第二部分来自现代文学馆的特约研究员,还有一部分与我们下午文本研读相关的科幻文学界颇具代表的青年批评家。昨天晚饭时吴亮先生说他是前天批评家,那我和吴义勤便是昨天批评家,而我们的论坛是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今天与明天设置的一个小小的平台,我们这些昨天和前天的批评家是为你们服务的。
  “批评的语境与伦理”,缘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编辑的感受,阅稿时发现年轻一代作者的文章,经常对自己的批评对象先入为主,以流行观念评价历史问题,脱离历史语境。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来自程光炜教授做“重返80年代”的研究,在回顾与梳理历史时,他们做了80年代作家系列访谈并发在《南方文坛》,其中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当时访到韩少功先生,我们的青年批评家认定:寻根文学是因为政治“压力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韩少功很郁闷生气,那是一次文学的自觉啊。我们都感到这个青年没有了解当时的历史符码,不知道当年拉美马尔克斯获诺贝尔奖对文学寻根的导火索意义,青年人的研究离开了当时的语境。我当即与程光炜教授沟通,他也认同并在主持人语加上:“寻根”在当时是一次重要的文学自觉。关于批评语境很多青年学者也谈过类似的想法,比如周立民、金理、霍俊明也意识到他们的同行有太多这样的先入为主了。源于这样的原因我们确立这样的话题,是希望我们的文学批评能够站在深厚的中国文学土壤里,冷静地回应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有效的声音。

签名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