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寓言 >> 新闻 >> 正文
年过七旬,姚福初仍然笔耕不辍,目前准备出版三册寓言、童话故事。受访者供图
自从52年前与寓言、童话故事结缘,德庆县马圩镇斌山中学退休教师姚福初就陷入“情网”不能自拔,“衣带渐宽终不悔”。
52年来,姚福初创作了1000多篇寓言故事,还有600多篇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其中600多篇寓言、童话,300多篇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刊发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报刊。
1998年,姚福初出版了寓言童话集《上帝的宴席》。目前,他正准备继续出版三册寓言、童话集,“创作寓言和童话故事,带给我幸福和快感,也带给过我苦涩的回忆。”
为写好“下水作文”开始写寓言和童话
姚福初是德庆县马圩镇人,1963年,他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到家乡德庆县斌山中学任教,“我在这所山区中学一呆就是30多年,直到2000年退休。”
姚福初读大学时就喜欢文学创作,他担任德庆县马圩镇斌山中学的语文教师以后,发现学生们害怕写作文。
姚福初为了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决定利用自己的文学特长,写些“下水作文”作为示范,其中许多是寓言、童话作文,“我觉得寓言和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阅读和赏析兴趣。”
事实证明姚福初的这一招在当时十分管用,学生们的模仿能力也很强,时常在他朗读了范文之后,便灵感迸发,从“怕作文”变成了“爱作文”。
1965年,姚福初尝试着将自己创作的寓言、童话作品寄给当时的《广东农民报》等报刊,然后耐心等待。终于,他迎来了兴奋的一刻。
当年9月,他的第一篇寓言故事刊登在《广东农民报》,他高兴得一蹦三丈高。毕竟是自己发表的处女作,他嗅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将自己的寓言作品阅读了不下10次。
从此,姚福初的创作热情被燃烧了,他白天教学,夜晚便点起煤油灯进行文学创作。
姚福初万万没有想到,19 6 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因为创作寓言、童话经历祸殃。
“文革”遭批斗背地里依然写作
“文革”开始以后,姚福初不创作歌颂“文化大革命”的文艺作品,仍然坚持创作赞美“封资修”的寓言、童话作品,还“不识时务”地在课堂上绘声绘 色、深情并茂朗诵、讲解,很快就引起学校“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注意,随后招来一场全校师生参加的批斗会,“我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但还是咬牙挺了过 来。”
姚福初痛定思痛之后“仍不思悔改”,依然像地下党一样偷偷创作寓言、童话,“10年下来,我创作了50多篇寓言和童话作品。”
姚福初之所以如此“执迷不悟”,是因为他一直坚信,“寓言和童话作品通俗易懂,凝聚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闪耀着高尚的道德光芒,能够给学生以 教育和启迪,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善良、诚实、勤劳的品质,根本就没有错,他们批斗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真理站在正义者这边。”
云开月明作品如喷泉般涌出
“文革”10年浩劫结束,姚福初在当时的《南方日报》和《西江报》等报刊上看到寓言、童话作品,“就像阔别父母的孩子又看到爹娘,我又开始光明正大地创作寓言和童话作品。”
姚福初深知,寓言和童话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否,“经典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农夫和蛇》等寓言故事,都能够让读者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人生哲理,我创作寓言和童话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
从1978年开始,姚福初创作的寓言、童话、散文等文艺作品开始发表在《西江文艺》《西江日报》等报刊。
姚福初在尝试创作、发表寓言、童话、散文和诗歌等文艺作品后,最终选择了专攻创作寓言、童话作品,“因为寓言和童话作品对学生、读者的教育意义较大,能够让他们在简短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1987年,姚福初在全国儿童文学函授中心进修学习,得到全国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的指导,使他的寓言、童话创作水平得到提高。
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是姚福初创作寓言、童话的丰产期,他创作了400多篇寓言、童话,其中200多篇发表在省内外的各级报刊。
1998年,姚福初在德庆县文联的帮助下,出版了寓言童话集《上帝的宴席》。从此,他以更加平静的心态进行文学创作。
因为使命感坚持创作甘愿清贫
2000年,姚福初退休,但他没有尽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没有像德庆县马圩镇的有些退休干部、教师一样,利用马圩热火朝天种植皇帝贡柑的优势,承包几亩地种植皇帝贡柑赚钱,而是依然熬夜费神地创作寓言、童话作品,不断有作品见诸报端。
在这个文学被冷落,文学作品难以得到重视的时代,姚福初凭着对寓言、童话创作的一往情深,甘愿忍受清贫和寂寞,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姚福初坦言,他退休以后,也曾差点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准备种植皇帝贡柑挣钱,“但是一个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让我甘愿清贫,坚持创作寓言、童话作品去教育、感染少儿童年,教晓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健康成长。”
在未来的日子里,姚福初打算在创作的1000多篇寓言、童话作品中,结集出版《女神的礼物》和《天才的雕塑师》等三册寓言、童话集。
祝愿这位用一颗童心写作的老者,能够继续身子骨硬朗地活跃在德庆的文坛上,更期待他的三册寓言、童话作品集尽快出版,让读者一睹其风采。
肇庆都市报记者 李文华 通讯员 邵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