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叶延滨:守护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9日09:23 来源:人民日报 叶延滨

  珠江这条中国第三大江,南方最重要的水系,源头就在我的脚下?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打量着面前的这座山。

  地处云南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就是珠江的正源。主峰海拔两千四百四十四米的马雄山,地处云贵高原的曲靖坝子。马雄山是躺在坝子中间一个平缓的山丘,好像一匹斜卧在高原平台上的双峰骆驼,两座驼峰,一座是主峰马雄山,另一座则是海拔两千三百六十八米的次峰老高山。马雄山麓有一堵约六米高的断壁山洞,山洞里上下两个出水口,雨季成水流,旱季如泉滴。海拔两千一百四十五米的这个崖洞,便是1942年和1952年两次查勘认定的珠江源。珠江源竟然是这个样子,和它两个长兄长江黄河的雪山冰川诞生地相比,好像有点“先天不足”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不好意思,有点像一个婴儿“奶水不足”。我没有说出口,因为主人正在给我讲珠江源的水。

  四周是较为平坦的高原坝子,马雄山其实也就是高出四周三百多米的一座山丘。主人说,这山顶上若是落下一滴雨水,会有“一水滴三江”的奇观。奇在何处?原来这座山丘,是重要的大江水系分水岭。落在山上的水,向西向东向北,分别流入长江水系的牛栏江,以及珠江水系的南盘江、北盘江。而山麓下崖洞里淌流的汩汩清流,便是珠江水系的正源。山不在高,有大江之源则名!

  近年常居珠海,也就是住在珠江入海处,对珠江也有不一样的感情。这回来到珠江源,所见所闻,皆动我心。虽然不是专门的科学考察,匆匆过客的散淡行旅,也留下几多印象深刻的片断,一一记之,以谢源头那山,那水,那守护珠江源的有心人。

  珠江源所在的马雄山,如果不是珠江源,其貌不扬的小山丘,实在没有什么风景。然而这座小山丘偏偏就是珠江源,当地政府将山丘四周划了十二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原先还能看见保护区的城墙,像小长城,很壮观。现在保护区里的树木都长高成林了,也就看不到城墙了。”看不到城墙的水源地,因为有了郁郁葱葱的大片树林,也就有了精神,有了风情。青枝绿叶捧出了一个水源地风景区,进来要收门票,还是4A级景区。评上了4A,总不能只有个源头名分,还得有让人可看可赞的风光才行吧。

  “你们来早了,再晚上十天,杜鹃花就全开了,满山遍野的花,那才好看,那时候景区里全是看花人!”虽说是早了点,长得高过车顶的大杜鹃,当地人叫马樱花,已经在绿叶间鼓出了花蕾。有几棵性子急的,花蕾绽开,吐露火红的花瓣,招人喜爱。前两年在贵州乌蒙山看过百里杜鹃的盛景。看到这些招展花蕾的马樱花,眼前也就浮现了十里花海,红云满山的景象。

  珠江源景区植被保护得好,自然变成了高山植物博物馆。山脚有高大的乔木,树间有丛生的灌木,间或还有小片的竹林。一路走动,人移景变,野趣横生,令人流连。越向山上走,树木从阔叶变针叶,由高大变低矮。举目望去,都是婀娜多姿的伏地松。伏地松,就是趴在地上向四周生长的松树。伏地松是云南松的变异树种,生长在马雄山,变换了一种活法。依地而卧,妖娆缠绵,不图高扬。虽然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却以另一种奇特方式吸引人们驻足观赏。这些守护珠江源的伏地松,也成了远近驰名的“迎客松”。

  高大的云南松为何在这里成了伏地而生灌木般低矮的奇树?上了山,不用问,就找到了答案。马雄山区终日刮风,越是接近山顶,越是随时刮起七八级以上大风。有人说,这里就只刮一场风。说刮风时间短,指从早上刮到晚上。说一场风刮得时间长,是从春天刮到冬天。在这样的大风面前,坚韧的松树,虽然直不起腰也在这里扎下根。终日在风里摇晃的树枝,贴着地向前延伸,居然染绿了一片山岗!

  下山途中,见到林中有一禅寺。寺院不大,掩映在绿树之中。收拾得干净利落,透出安详与清静。陪同的主人告诉我,这禅寺只有一名僧人在此修禅,整座寺院也是他一个人管理,他是这里的守护者。守护者,这三个字打动了我,也让我找到了珠江源的精气神。围着整座马雄山的小长城,年年等着春天开花的杜鹃林,伏地面生的迎客松,晨钟暮鼓的一位僧人,都共有一个品格:守护。在大风飞扬的曲靖马雄山,守护那“一水滴三江”的水源圣地。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全长二千二百多公里的珠江,流量是黄河的七倍,在广东分为八大水流入海,入海口门从东向西有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珠江浩荡,万千波澜,滋养众生。今春此行曲靖,有幸得识珠江之源。归途一路上,更念护源的山,守山的树,养树种花的水源人。

  守护者,请接受我的敬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