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查干:天佑乌兰察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6日16: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查 干

  30多年前,我写过一组有关乌兰察布的诗作——《岱海渔歌》,发表于《人民日报》。岱海,属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是北方一处淡水湖。此湖南靠马头山,北靠蛮汉山,两山海拔高度均有2000米以上。在存有原始森林的两架山脉,捧出一汪生命之水:岱海。

  岱海岱海,当然有鱼可食。上世纪70年代末,凉城县在岱海边上举办文学创作学习班。我受邀前往讲座。在那些日子里,尝尽了湖产美味:鲤鱼、鯽鱼、鲢鱼、池沼公鱼、大银鱼、鳙鱼、草鱼、青鱼、武昌鱼等。鲜嫩可口不必说,在那个山清水秀的晴日和月夜里,迎着带有草木味的湖风,唱着粗犷高亢的爬山调:“大青山石头,乌拉山上水,因为那眊呀妹妹,厥毁了哥哥的马……”大嚼起美味来,别有一番滋味在。

  那时,山水都还安然无恙。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开发无序,破坏性比较严重。岱海的自然美景大打折扣。然而最近几年,岱海的决策者们猛然有悟,奋斗目标更加清晰起来:那就是想要有金山银山,前提必须是有绿水青山。

  一次,某位市委领导在与北京日报记者的访谈里,雄心勃勃地谈到,要为首都北京构筑一条绿色的生态安全屏障,营造一个生机勃发的美丽家园。后来,他果然实践了这一诺言。市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种树书记”。

  如今在乌兰察布,要想动一棵树,那得由市委书记亲自批准才行,否则严惩。生态乃乌兰察布安身立命之本。青山绿水,乃乌兰察布开拓发展之前提。

  这使我想起左宗棠。他在督办新疆军务时,一路栽植旱柳,竟达3000余里长,后人颂称——左公柳。当时常有偷伐事件发生,左公无奈,发出严令:毁坏林木者,斩!可见其生态保护之决心。

  然而,在乌兰察布从事生态建设谈何容易,这里地质条件较差,土层薄,地表还覆盖一层厚厚的玄武岩。种活一棵树,就像滋养一个婴儿那般不易。为此,乌兰察布人把树,当做命根子对待。

  乌兰察布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近20年的青春岁月,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我的组诗《在杜尔伯特草原上》、《岱海渔歌》、《凉城组歌》、《告别集宁》等都在那里完成。那时的乌兰察布,在一定意义上讲,还是在半沉睡状态。

  乌兰察布,蒙古语为红色山口或者红色裂纹之意。这里属于蒙古高原一部分,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合之地。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辉腾锡勒,意为寒冷的丘陵。此外还有白泉山、黄花沟、蛮汉山、二龙什台、岱海、黄旗海等,均有各民族共同留下的人文痕迹。

  而今,乌兰察布日新月异的惊人变迁,令人叹服。是什么使乌兰察布如斯迅猛地,在5年时间一跃而发展成为生态文明之地?这当然是因为,心中怀有中国梦的缘故。

  我离开那里已有30余个春秋。就集宁城而言,灰色的房舍、灰色的街道,低矮疏落的树木和被熏黑的麻雀群,在我的记忆里,是一段悲苦的章节。而今天它的蓬勃气象,在我悲苦的记忆上泼来清风与甘露,以及色彩斑斓的时代光芒。

  城市长高了,长俊了,不仅五官端正,且放出日光月色之生命光辉。树木花草长势葳蕤,似乎一夜间掩盖了往日的清寂与荒凉。仿佛有一只魔幻之手,在随意泼墨,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

  往日那个人迹稀疏的老虎山景区,变阔绰了。而今它的遍地绿阴和雄伟景观,竟使我不敢相认。往日那条几乎干涸的霸王河道,竟流出一汪清凌之水,荡出万千美姿,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如今的白泉山、黄花沟、苏沐山、二龙什台、岱海等,全变为美丽可人的旅游之地。这些都是乌兰察布人,用勤劳与智慧所换来的丰硕果实。

  尤其是乌兰察布的天空,蓝若明镜,可映照远山近水,可映照远方客人探奇的脸。这里的清风,总是带有乳香和草木香。

  这里是离京城最近的避暑胜地之一,在酷热难耐的夏季,它是京津人纳凉的好去处。它的飞行时间,只有半小时。而不久就要建成的高铁,将旅程缩短至3小时,甚至更短。因为它是首都北京清爽宜人的一座后花园。也因为它是筑建在玄武岩上的国家园林城市。

  让我们祝福乌兰察布,并去轻叩它明月下的玫瑰之门,讨得一碗老酒喝。毕竟,苍天在护佑乌兰察布。这天,就是大自然母亲,她就住在乌兰察布人的心坎里。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大自然,也呵护着大自然,这是他们的生存理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