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查干:蘸墨勾勒香山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2日15:20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查 干

  假如砚中有墨,去勾勒香山的秋日之景,是值得的。在中华大地,被称为香山的山脉,大概不止几十座吧?我见过其中几座,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命脉,并深得当地住民的图腾崇拜和信赖。譬如在河南洛阳,就有一座叫做香山的山脉。它与龙门石窟,一水之隔,那水叫做洛水。我曾隔水瞭望,那山横卧着,像一座佛。香山有寺,曰:香山寺。那寺显得金碧辉煌,缭绕上升的香烟,浓浓淡淡,一目了然。尤其在夕阳的余晖下,山寺轮廓清晰可辩,禅意甚浓。而那座历史名园,白园——白居易墓园,也离此不远,更为之增添了几分人文意蕴。目睹至此,谁个不想去回望,那散散漫漫的历史云烟呢?我还去拜望过铜川的香山,和登封的香山。给我的感觉,个个神圣而慈祥,都好像是一位历史老人,捋着长髯,坐在那里,或远目,或沉思。

  然而,我今天想要说的香山,是无数次登临,活着还想登临的,古都北京之香山。它耸立,在西。我窝居,在东。但相隔不远,只在一望之中。假如老天赐予晴朗,从我18层的星野斋楼台望将过去,高倍望远镜中的香山最高处的香炉峰,依稀在目,触手可及。香山,位于北京西郊,地势峻拔而苍浑有致。著名的香山公园,就在于此。据园方讲,公园占地188公项之多,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主峰香炉峰,人称鬼见愁。说明,前去登临,并非易事。建园900余年以来,各朝各代,都留有不断扩充和兴建的痕迹。据说,香山寺和洪光寺,就是由小变大,逐渐辉煌起来的。古时香山,被誉为杏花山。明代有遗诗:“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万壑千崖,可见其种植盛势,不比现在的红叶之盛,差到哪里去。明代王衡有记载:“杏树可达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十万珠,的确很可观,开起花来,还不把古都北京熏得香气森然吗?更有那粉红粉白的天然花色,把湛蓝的天空映照,会是怎样一种生机盎然的优美画面呢?况且,这又极符合古人那种,喜静喜素雅的品行和人生追求。不像现代人,所喜好的是红色和热烈的生活趣味。尤其这些年,香山红叶的兴起,足说明这一生活理念的演变和物化的必然趋势。我想,园中的《多景亭》可为此作证。所谓多景亭,眼有多景耳。景,当然包括古代的杏花潮,和今天的红叶林,以及远方古城的烟水轮廓,和浩然气势。而园中的香炉峰、碧云寺、洪光寺、香山寺、双清别墅、玉华山庄、见心斋、琉璃塔、知松园、静翠湖、森玉笏、九龙柏、听法松、琼松塔影等等,诸多人文景观,更不必说,都在一览之中。那些年,精力比较旺盛,每遇节假日,自备饮食,携妻领女,骑上脚踏车,便赶往香山野地,去做做“野人”。那时,除公交车,一路少见其他车辆,一路清风凉爽,草木花香,心情极尽快慰。后来,在静翠湖边,把家养的一对松鼠——松籽儿和松果放生之后,去的次数,越发多了起来。而每年的晚秋季节,去看望红叶,更是必不可少的出行目的。为什么采用,看望,这个字眼呢?是想强调一下,与大自然的心灵交流和亲近。观赏,这个字眼,我向来不大喜欢用,因为它显得隔膜、疏远,也显得冷。红叶红了,而且在霜打之后,在那里等你,你没有任何理由,把感情冷藏起来,以冷眼对之,那会伤了草木之良心的。

  香山红叶,品种也不少,有黄栌、元宝枫、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以及火炬树等30余种。在80年代,红叶不是很多。而现在,可以说滿山满岭皆是。极目处,红叶红得热烈,红得有层次,红得有气派。红得不仅大度高雅,更具一种自然之灵气。当然,这里的红叶,没有猛洞河两岸那些高崖绝壁上的红叶来得野性和狂放;也没有二郎山喇叭河风景区里那些红叶来得原始和极具旷古之气。然而它的红,则胜在人文情怀,和皇家气派。一处山林,一旦有了人文脉络,再加野莽之气,就有了灵魂。这大概也是香山红叶的独特之处吧。

  香山,的确有一种苍雄之美。这种美,不仅仅在于它古老杏花林的野性之美,也不仅在于今日红叶林的犷悍和热烈,而更在于它雄浑的历史渊源和帝王之气。假如说,古都北京有着超然风水,这风水就在于香山,就在于它的,横亘和绵延之中。它的巍然屏障,使千年古都享有了安宁和祥和。它也像一具砧木,使这一座都城,纵然有风雨,也纹丝不动,泰然而立。

  尤其在深秋季节,它的斑斓气宇和风韵,显得更为充分。当你走进樱桃沟,走进植物园,走进卧佛寺,不由联想两个字,那就是沉静。沉静,是香山秋日的品格。这个想法的产生,源于樱桃沟水源头上方清泉茶庄的那一次独饮。那是一个可听风,可听鸟鸣,可听山呓的最佳去处。你可以索得一壶香茗,面峰而坐,慢慢地去嗅去品。你可以将双目微闭,提耳聆听,聆听风在说一些什么?鸟在唱一些什么?在山的秋梦里,有什么样的呓语出现?尤其,在夜幕苍茫之际,你仿佛听到,清人曹雪芹悠然自在的脚步声。他是提着一具陶罐,去水源头汲取泉水,烧晚茶用的。而此时,头顶高树上,飞速窜动的那两只松鼠,遽然安静了下来,仿佛有了什么新的发现?竖起尖耳在谛听。或许,是木鱼之空空声?抑或是晚钟之轰鸣?它们把前腿并拢起来,并做作揖的姿势,使我想到祈祷这个字眼。

  这时,夕阳下山,山地夜色渐渐地浓重起来。山势重重叠叠,又充溢着墨意。该是动身告别的时候了,于是,长长的栈道,就出现在脚下。泉声,叮咚在耳,伴随而行。仿佛是一支遥远年代的摇篮曲从地底淙淙响起。啊,香山它大概困顿了,就要入睡。那么,古老而年轻的这一横山脉,它有无摇篮?假使有,是什么?是圣者老聃说的“道生万物”的那个‘道’吗?或者…… 

  《中国国门时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