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李培禹:站在世界“聚首”的长城之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05日08:41 来源:光明日报 李培禹

插图:郭红松

  长城,璀璨的中华瑰宝,以其工程浩大,历史悠久,气势恢宏而著称于世,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1987年就将它列入“世界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经过专家们长期考证,史越两千年,长逾上万里的长城,以明代长城的修筑工程最为浩大,防御 功能最为完备。东起辽宁鸭绿江边,西迄甘肃嘉峪关,长达一万四千多华里的明长城,则以山海关到居庸关最为险峻雄伟。其中又以从密云县古北口到延庆县八达岭 这段位于北京地区的长城最坚固雄壮,保存亦最完整,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集萃。

  万里长城万里遥,横卧燕京知多少?

  1986年8月,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运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得出结论:横亘北京地区的长城呈半环状,分布于北部燕山之中,从东到西,全长约629公 里,共有城台827座,关口71座。根据勘测,北京地区现存的明长城中,尤以八达岭、金山岭、司马台、黄花城、慕田峪等段最为完好,城墙走势蔚为壮观。

  八达岭长城是新中国诞生后最早得到修葺的,早在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全国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先生提议:“修复八达岭长城,对外接待游 人。”从此揭开了古老雄关新的历史篇章。由于它最早对外开放,乃至很长一个时期是北京唯一一处接待游客的长城景区,所以人们已习惯地把八达岭叫作长城,把 长城叫作八达岭。

  第一次登临长城,肯定是难忘的。而我第一次来到八达岭,却是极不寻常的情境:那是1972年的一个冬 日,银装素裹,山舞银蛇,我们一帮组织来的中学生早早地散落在长城上,迎候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来。我只记得当时上级要求的“不卑不亢”,别的好像都没记 住。毕竟,那时的我还是个孩子。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日报》当记者,分工郊区县的报道,时常要去延庆县采 访。每当路过八达岭时,我都会郑重地向它行注目礼。当然,一旦有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投入它的怀抱。站在长城之巅,放眼望吧:春时莺飞草长,夏天塞外花香, 秋季层林尽染,冬日落雪无声。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不禁涌出了献给它的一首诗——

  晨风中我站在八达岭的垛口,

  思想感情的波涛在放纵奔流。

  长城啊,此时我抚着你每一块岩石,

  你知道吗?我是在和你紧紧握手!

  用不着山谷录下豪迈的誓言,

  握手,十指连着心头!

  心中既已燃起振兴中华的烈焰,

  攀登吧,我所有无愧于长城的朋友!

  八达岭长城,曾是那样深地融入我生命的青春记忆。

  站在长城之巅,我思绪翻飞,不禁想起已故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教授。他从1950年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长城的研究之中,可谓长城学界的“泰斗”,被人 们尊敬地称之为“罗公”。我有幸在他晚年登门拜访,亲耳聆听他的教诲,也意外地得知:罗公在花甲之年,竟第三次登上了京蓟长城的最高点——望京楼。

  提起这次攀登,罗公深情地忆起新中国文物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国家文物局原局长王冶秋先生。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踏上了文物事业的征程。 几十年来,他对研究长城、保护长城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临终,王冶秋先生的遗愿是:把他的骨灰撒在长城之上。1987年10月,作为 王先生的故交好友,罗哲文教授受国家文物局之托,与王冶秋先生的家人一起,执行了这一难忘的任务。那天,罗公含着泪,以他的花甲之躯,再次登上了长城。举 目四望,绵延的崇山峻岭已是层林尽染……王冶秋先生的骨灰,就这样徐徐飘落进群山的怀抱。

  站在长城之巅,我想起一位同事 好友苏文洋。1982年,他在《北京晚报》率先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呼吁,并为此奔波,不遗余力地发报道,写内参。报社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应 仅是一个年轻记者的担当,于是,《北京日报》也加入进来,举全报社之力为长城呼号。终于,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给予了坚决支持。小平同志挥毫题 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随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动员起来爱祖国、修长城的壮举,首先在八达岭长城展开,4000多米古城墙、19座敌楼得到完好的 维护和修葺。若干年过去,我和文洋兄都已年过半百,再登长城,“苏老”还聊起当年他骑着自行车到中南海取小平题字的情景。警卫人员问:“你找谁?”他说: “我找小平同志,是他让我来取题词的。”哈哈,这真是一段佳话。

  站在长城之巅,我忽然想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登上八达岭,他是来到这里的第多少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呢?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外国政要又是谁呢?再有,迄今为止已经有多少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曾来到八达岭长城游览呢?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提问,或许不少人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让我先来举手“抢答”吧:一、尼克松总统是第13位登临八达岭长城的外国元首,时在1972年2月24日;二、第一位到访八达岭长城的是印度共和国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时在1954年10月,他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的。至于第三个问题——迄今为止已经有多少位外国元首、首脑游览过八达岭长城?朋友 们先别急于知道答案,因为还有更有趣的故事讲给您听哪。

  当然,讲故事的不是我,而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一代又一代“长城人”。

  当我又一次攀登上八达岭长城之巅,随着主人的解说,站在一位位国际政要到过的雉堞、女儿墙、垛口、烽火台时,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独特且多彩的“这边风景”——

  也正是从1954年周总理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游览八达岭长城起,这里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政府重要的国事礼宾接待场所。凡部长级以上的外交风云人物到中国访问,几乎都要到这里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迷人风采。

  1972年,尼克松游览八达岭长城时不无感慨地说:“太伟大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他登临长城 30年后的2002年2月22日,布什总统在圆满完成对我国短短30个小时的国事访问后,也特意赶到了八达岭。在长城之上,当他得知正站在当年尼克松到达 的地点时,便幽默地说:“我要超过尼克松总统当年的纪录。”果然,他又迈步前行了数十米。时光转瞬到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次访华的最后一天, 也特意游览了八达岭长城。面对雄伟的长城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奥巴马动情地写下了:“长城的宏伟和壮观让我很受启发,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的热情接 待。”

  俄罗斯联邦两任总统叶利钦、普京与八达岭长城的亲密接触也很有意思。1992年12月17日,叶利钦高大魁梧的身 影在八达岭长城上缓慢移动着。他边走边问着有关长城感兴趣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停止了询问,驻足向远处眺望,之后又默默地向另一个敌楼攀登。众多媒 体记者围拢上来时,这位满头银发的俄罗斯总统习惯地抬起右手,激动地对在场的人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普京 2002年12月3日登长城则是步履匆匆,他甚至甩掉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像平日他孤独地行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

  雄伟的长 城,在大国巨头面前像一条傲然腾起的东方之龙;而在世界小国领袖到来时,它同样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宛若我们古老民族的礼仪之邦。1997年5月5日,科 特迪瓦共和国总统亨利·科南·贝迪埃和夫人到八达岭长城参观,回到接待厅接受了“登城证书”之后,景区陪同官员笑着说:“今天是总统阁下的65岁生日。按 照中国人的习惯,我们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随后捧出了一座中国传统工艺品“老寿星”,寿星旁边刻着一副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所有 在场的外宾们一时都愣住了,当翻译把这句话翻译出来后,他们才猛然醒悟过来。激动地大叫:“哇,中国人知道我们总统的生日。中国人在万里长城上为我们的总 统过生日!” 圣卢西亚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616平方公里的岛国。它的总督莱特·路易茜2004年9月到访时,恰恰成为了八达岭长城接待的第400位外国 领导人。“长城人”特别策划了隆重的接待仪式。莱特·路易茜总督阁下激动不已,欣然在留言簿上写下了“非常震撼人心!我将永远珍藏这次游览长城的记忆,长 城是和平、和睦和世界美好愿望的象征”的留言。

  我站在八达岭长城之巅,站在西哈努克、里根、田中角荣、尼克松、施密特、 李光耀、撒切尔夫人、铁托、明仁天皇、昂纳克、伊丽莎白二世、阿基诺、戈尔巴乔夫、甘地、卡斯特罗、哈梅内伊、卡翁达、曼德拉、布什、普京、卢武铉、萨科 齐、奥巴马等世界风云际会人物登临的地方,深深感受着这边风景独有的“元首文化”,仿佛看到一条巨龙正穿越历史的烟云,骄傲地腾舞在中华大地上!

  站在八达岭长城之巅,清风徐来,我仿佛听到了山谷的回音——

  1998年,年逾八旬的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听取了长城的介绍后,沉醉在悠久的历史之中。陪同人员问:“总统先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吧?”斯卡尔法罗沉思片 刻,很严肃地说:“在这么伟大的建筑物面前,最好什么也不要说,沉默代表了一切。”比利时首相吕克·德阿纳说:“长城不是边界,而是世界人民友谊的象 征”。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朗诵”他写下的诗篇:“如果我不曾站在这历经风雨、令人景仰和惊叹的雄伟景观面前,那么我就不能说我到了中国。长城饱 经岁月沧桑,仍傲然屹立,令所有的来访者肃然起敬。”我甚至还清晰地听到了也门共和国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激动得在长城上高呼:“中也人民友谊万 岁!”

  啊,八达岭,世界“聚首”的长城之巅!今天,我伫立在你的烽火台上,不禁想起一句古诗:“地扼襟喉通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望着你飞舞不拘的勃勃英姿,我知道你是在向世界、向和平、向未来招手!

  2015年9月2日,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轮值主席德拉干·乔维奇,兴致很高 地登上了八达岭,这位最新一位到访这里的波黑国家领导人没有想到,他成为了迄今为止八达岭长城接待的第500位外国元首。身材高大的德拉干·乔维奇先生得 知自己幸运地成为世界政要登临八达岭长城的第500人后,兴奋地把陪同接待他的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拉到自己身边,留下了难忘的合影。他在留 言簿上写道:“中国人民应为给人类文明和全世界留下的印迹感到骄傲。我个人特别高兴能来到长城,也深感荣幸通过登长城这种方式体验中华文明和文化。”

  60年来,500位世界政坛的“巨首”在这里“聚首”。他们留下了上千幅珍贵的照片和160多件宝贵的题词手迹,更留下了一句句真诚的内心感慨和一个个难忘的趣闻故事。他们在这里播下友谊的种子,他们在这里唱响和平的新曲。

  “元首文化”给八达岭长城增添了异彩,我国老一辈外交家钱其琛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万里长城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八达岭长城是新中国外交上永恒的丰碑。

  此刻,八达岭长城上飘起了雪花儿,一瓣儿一瓣儿地漫舞,好美丽啊。我站在世界“聚首”的长城之巅,翘首远眺——

  啊,又一位外国元首将登临中国的长城;看,他们的国宾车队正向分外妖娆的八达岭驶来……

  (作者为北京市杂文学会秘书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