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关仁山:宁都耶稣堂畅想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30日14: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关仁山
①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和作家采访团参观兴国革命烈士纪念园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和作家采访团参观兴国革命烈士纪念园
②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与村民在一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与村民在一起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遗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遗址
④叶坪革命旧址群叶坪革命旧址群

  我随中国作家采访团来到宁都县城的“耶稣堂”。

  那是一个上午,阳光轻松地落在灰色的墙壁上,这是一幢普通欧式建筑,那里每一块砖都是神秘圣洁的。我感觉“耶稣堂”每一个字都像是散发着美丽光 泽的珍珠,被世人奉为珍宝。这是一座简朴的双层小楼,据说是当年的原貌。全是砖房,砖墙上刷着白色涂料,拱门上是蓝色的,还有护廊,楼前的庭院栽花、种 草、植树,错落有致。我闻到了庭院里湿润的芳香。很难想象当年的硝烟和严峻。耶稣堂院落里的树苍郁、挺拔、刚强,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英雄品质。与之形成落 差的,是墙壁里挂着蛛网,有几只蝙蝠吱吱尖叫着飞过去了。房檐下一闪一闪的是蝙蝠的影子。蝙蝠的出现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我说不上来,但是这里的风景深奥无 比,极有韵味,极为独特。

  太阳升高了,霞光映红了小楼。我仿佛走进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多少往事沉埋在历史烽烟里,又有多少记忆泛上人们的心头。紧张的参观,没有怀想,但可以冥思。我走到图片前,静了静心。品闻战争的硝烟,追寻血与火的岁月,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让人心灵颤动。

  我们仿佛窥见了这段历史的奇境,引导我们破译越来越清晰的人间谜语。在这循环往复的时间迷宫里,我们获得启迪,获得精神营养。纵横交织的思绪, 在早晨的光线中显得格外神秘。这种神秘令人无法驾驭。心底的共鸣,让参观现场充满了敬仰和温暖的气氛。我在想,宁都起义的壮举与宁都的历史有无必然的渊源 呢?

  宁都立县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属于千年古县。客家祖地,文乡诗国,赣南粮仓,赣江源头,这些熠熠生辉的名片愈加闪亮。据说,当年被红军打怕了的 26路军进入宁都县城,把指挥部设在了这座“耶稣堂”内。26路军官兵大多是北方人,赵博生、季振同都是河北沧州人,严重水土不服,两万人驻扎在宁都周 边,吃喝拉撒都在这弹丸之地,人员损失严重。这源于蒋介石认为26路军非嫡系,经常几个月不发军饷。前进有红军堵截,后退蒋介石不干,环境恶劣,疾病蔓 延,军心浮动。龟缩古城,还是突围,26路军面临生死抉择。我党军民对26路军发动了攻势,做了赤化、瓦解工作。团长黄中岳感慨地说:“共产党就这点好, 说什么就干什么,国民党挂羊头卖狗肉!”许多连队纷纷写下请愿书,要求北上抗日。

  我们的传单有书信、歌谣、漫画、鼓子曲,这些东西很有魅力——文化和精神的魅力。今天的人也许忘记了,但是,匆匆流淌的大江记得,院中的树和花 草记得。我们从院中的花身上体味到了花的奇美,那不是应该享受的美,而是历史的风景对我们最大的恩赐。其实我想,看不见的风景才深奥无比。

  在通往理想彼岸的小楼上,需要我驻足忘情。我仿佛听见了歌声,好似红军的歌声,几句简单的吟唱,打开了我们心扉,让我翘首遥望。人们随声而歌,为爱国志士而讴歌。

  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高的地方。重温往昔,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民族危难的时候,英雄们挺身而出。起因是我党在南昌的一个秘密接头点被破坏,蒋 介石发来火急电报,命令26路军总部严缉刘振亚等三名共产党员。电报被罗亚平截获交给了刘振亚。刘振亚就在这栋耶稣堂紧急开会商议应变措施,赵博生认为情 势危急,必须提前起义。

  蒋介石的两次逮捕令,成为26路军起义的导火索。为了确保起义成功,决定派人去苏区中央局汇报起义工作,请求红军的支援。12月6日,袁星连夜 赶赴瑞金,他把26路军暴动计划向朱德和毛泽东做了汇报。朱德和毛泽东给予了全力支持。朱总司令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起义时间为12月13日12时, 由季振同、董振堂和赵博生负责,暴动后的部队编入红军第十六军。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耶稣堂。

  深入到历史深处,飘荡着岁月风情。那时的人,有梦。人一旦接通了这种英雄梦,心底就会有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他们视信仰如同生命。

  14日下午5时,起义行动开始了。孙步霞举起了信号枪,三颗信号弹划破沉寂的古城夜空,全城各部行动开始,赵博生挥笔写下“解放”二字作为口 令。这次起义,除了驻扎宁都城北40里石上的一个团逃掉,26路军的两个师6个旅11个团,共17000余人,携带20000多件武器全部参加起义。

  耶稣堂小楼是宁静的,可以站在那里看日出日落。我回想所有落在房顶和路上的阳光。蓦然发现,这种阳光有罕见的纯粹性,才使这一切具有某种无从想 象的丰富和华贵。宁都起义让我想到了一种奇迹。看不到借鉴,也看不到模仿。我好好端详这平静的耶稣堂,永远不能忘记。人不要把英勇和高尚隐藏,生命需要自 然的芬芳,更需要激越的力量。小楼活脱脱有了生命,我将那美丽的憧憬持续了一段时间。

  有时候,看见耶稣堂让我想起红军的万里长征。我们渴望知道,又不愿相信,那无法预见的命运。在傍晚的微光里,看上去像一个梦。听说有一些孩子, 站在古城的高处凝望耶稣堂,一遍遍遥望,我猜想着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他们是激励自己,还是别有雄心?夜晚来临了,我发现耶稣堂上空升起了繁星,这座古城的 上空竟然出现了一片年轻的星群,我惊讶于彼此绽放的光芒,思维和月色融为一体。暗黑的云层里终于流下了泪。存在是靠不停的希望与等候拼接维系的结果。我们 已渐渐不再满足此岸的诉说,而更看重彼岸的遥想。世界让人窒息的时候,驻足指挥宁都起义的耶稣堂,你会有一种畅想,有一种思考,有一种勇敢,有一种信仰。

  人在信仰中成熟了,强大了,成为自信从容、旁若无人的精神巨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逝去的方向,文化和精神的痕迹是清晰的,隐藏在滚滚远去的波涛里,也掩藏在耶稣堂里。

  小小耶稣堂啊,威严中透着温情,魅力无穷。

  今天,从表面看,宁都没有新故事,其实,今天的宁都人面临重重困难而不绝望,因为我们在耶稣堂里找到了共同信奉的精神。一个人在孤单无望的时 刻,总是无声地流泪。这是符合人性的。对爱,对一个约定,对一个信念,对人生最重要东西的背弃,伤及灵魂,让人几度绝望。人在忠实的范围内思维有些混乱, 但是,以简单应对复杂的思考也许带我们走向顶峰。我们有时候真的不懂,智者就在焦虑中衰老。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传来的一种挚爱和不屈的声音,自强与自 信,令人倍加珍惜。

  我听后暗自惊喜,那是一些我闻所未闻的话题。耶稣堂的沧桑,耶稣堂的哀愁,都让我们领略到了。她是高洁的,她放弃了世俗的身体,留下了高贵而纯洁的灵魂。

  人要面对无数的隐秘,随着日月的增长,这种隐秘又成倍地增加了。宁都耶稣堂是简单的,同时也是复杂的,不能轻率地作出判断。我再来追问生命的意 义。我知道生命由丰美走向了凋零。为了掩饰不安,我一遍遍地重复心底的歌。歌声不仅能自慰,还能感动,还能呼唤。我体会到一种沉重近乎于煎熬的感觉。煎熬 过后,我们的心灵会更加洁净。这样需要一份不同寻常的宁静,让人愿意倾听。

  耶稣堂神圣、质朴,又带有一些伤感。

  我想起那时革命苏区人民流下的眼泪,单纯明净的眼泪,今天的眼泪浑浊了。惟一原因是摆脱不了自己的尴尬处境,可是,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本质。奇 迹故意躲避着我,是因为我对窗外的一切感到麻木。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适应期,看来我的适应期刚刚开始。历史中的一切都消逝了。那闪光的一刻,我还要等待 多久?

  今天的生活,有孤单的煎熬和对未来的茫然。我再也无力像往昔那样顽皮。我感到一颗心在加速跳动。历史的花悄悄谢了,像我丧尽的青春。我的思维四 无通路,步入绝境。可是,眼前宁都耶稣堂的容颜攫住了我的灵魂。我从它那眼神里感受到某种神秘的气息,会让我们有一份自信和坚强。我将会一再地苦苦寻觅革 命者的踪迹。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始终追问着我们。我头脑一片混沌,而且伴以阵阵剧痛。一个人在孤单无望的时候,对人生的来路与归途才有深刻洞 察。长久以来我都疲于奔命,几乎没有时间回望自己的灵魂。这一切我终会探究个清楚。人们得以生存,但是人们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我发出长长叹息:珍惜眼 前的一切吧!这叹息真是很美的声音。此刻,我有一种难言的羞愧和感激。

  我内心压抑了一些狂喜,苏区精神没有走啊!甚至是又回来了!在漫长的等待中,有什么能破解隐秘?有什么能替代冥想?我感觉敏锐,轻轻回眸就看破 世俗。就因为那宁都耶稣堂瞬间的吸引,我改变了行程。一只燕子凌空而起,追随着纯洁的白云,在我的头顶上空盘旋。如果我们肯等待,在燕子呢喃声中,那些飘 浮不定的云彩会向耶稣堂聚拢过来。这不是我幻想的那种美,是一种苍凉悲壮的美。

  这里阳光明媚,我离去时很久还沉浸在宁都起义的思索里。那里的树挺拔着英姿,那里的花舒展着眉梢,透露出人生的恩惠和从容,让我们领略她那颗明 净而尊贵的灵魂。我离开宁都前往下一站之前,总想再说点什么。什么也别说了,我在耶稣堂就像发现了瑰宝,像埋在土里的珍珠。珍珠永远会闪闪发亮的。

  今天的宁都古城啊,威严中透着温情,魅力无穷。

  这里的荣耀散尽了,我们要重新学习。我回想所有落在耶稣堂上的阳光。这种罕见的纯粹性,才使这座小楼有某种无从想象的丰富和华贵。这小楼让人想 到了一种奇迹。我好好端详着小楼,希望能永远不忘记。耶稣堂活脱脱有了生命,令人终生难忘。这让我们憧憬,我将那美丽的憧憬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终于懂了, 红色宁都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坚韧,情感更加深厚。让我与宁都耶稣堂暂时告别,乘车走向远方,同时向这个世界微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