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赵晏彪:高山仰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3日10: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晏彪

  因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言,三十年前的1985年盛夏,三五文友泛舟大明湖,登临泰山顶。

  自古有泰山上能通天,下可接地,是祭拜天地首选之说。从远古时期七十二帝王的封禅告祭,到封建社会六位皇帝的大规模封禅,泰山成为独一无二的封禅圣地。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泰山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章,如《诗经·鲁颂》 ,如曹植的《泰山梁甫行》 ,特别是司马迁写下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让当时向往成为作家队伍中一员的我,心中有了登泰山之愿景矣。

  泰山于我犹如一种象征,“登泰山而小天下” ,人无大胸怀,下笔何有大文章?对于有着作家梦的人而言,是一定要拜谒圣山的。当时正值文学蓬勃发展时期,恰年轻气盛,脚力实足,皆以谁先登临泰山顶为荣,并未深刻体味何为“五大夫松” ,皇帝为何封禅的诸多意境,更缺乏欣赏泰山之壮美的心境。直至攀到玉皇顶时,站在“唯天在上”石碑旁,方有一种寻常未有过的感受。“高山仰止”四个字,从心底流出,这四个字也最能体现我当时站在泰山之顶的心境。

  从泰山下来,兴奋的情绪一直延续着,因经历过批林批孔年代,对孔圣人没有什么好感。然而来到孔子故里不去孔庙游览亦觉得遗憾,于是随着人流走进了孔庙。

  孔庙规模宏大是出乎我意料的,当时年轻,对中国历史以及儒家思想知之甚少。只是走马观花,游览而已,没有留下一个文字,更没留下像“高山仰止”这样的感受。

  “孔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博物馆,我们匆匆看一次,只可窥见一斑,不能观其全貌,尤其是不能领会其神韵,那就留待各位以后再来时细细品味吧。 ”讲解员的话恰恰道出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心情,唯独值得纪念的,我将一把印有孔子像的扇子带回了家。

  转瞬三十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机会或者说是没有机缘再来孔庙。今年盛夏,山东作协组织十余位各民族作家写山东活动,这才有幸再次来到孔庙。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是一瞬,三十年于我是从为人子成为了为人夫为人父了。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 ,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作家,到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 ”随着解说员的这一番开场白,把我融进了这座千年风貌的圣地。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 。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随着解说员讲解的递进,我的思绪开始浮想联翩了。

  四周是身着各色各样服装和相貌各异、南腔北调的“朝圣者”们,望着他们大声地说说笑笑,放荡不羁的举止,不禁自问:他们当中有多少是虔诚拜谒者,有多少是附庸风雅者,又有多少是用心灵感悟其道者?

  地上的石板路被千万人踩得油亮亮的,它不仅可以映照出行人的影子,亦将历史的沧桑印刻其上。太阳的光线蹂躏着石板,我躲进一片树林中,想寻找一丝的阴凉,眼前的那株株巨树并没有显现出颓废状,尽展一身的苍翠繁茂,这让我忍不住去一再抚摸。那一株株挺拔入天的树,我用手拍拍树干,不知其可不朽乎。但人不可长寿不死,树岂独寿?“嘀嘀哒哒”一阵音乐响起,循声音而望,见到的竟然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四个字。这字霸气苍劲,我欣赏良久,顿有所悟:人不可长活不死,树亦皆然,庙宇亦然,唯天下文章、圣人精神可以“万世师表” ,不腐不朽矣。

  一个人落在人群的后面,独自走在孔庙的大道上,想起在批判孔子年代的一篇文章,如今回忆起来颇有意义。文章写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孔子教唆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使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挨打、国人骨子里的奴性十足,孔子无疑是罪魁祸首;‘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反映的是孔子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自从唐朝‘科举取士’以来,汉族统治者尊敬孔子,结果汉族不断失去统治中国的能力,接下来的宋、元、明、清的千年期间,中国不是战争,就是被外族统治。 ” ……

  这篇文章之所以记忆深,是因为作者选用了《论语·八佾》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 ,这段话让我有所触动,清朝的兴亡皆因腐败昏君所致。昔日明朝腐败昏君无能败给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又因腐败昏庸败在了清朝手里,所以江山在一年内三次易主。

  “进出孔门者众,领悟精髓者寡,三十年前的我便是这‘众’者之一” ,我感慨逝者如斯,亦感叹岁月磨砺。此时又传来讲解员的声音,她说,“乾隆皇帝留在孔庙里的诗很多,但这首我最喜欢:‘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 ”她的话音未落,我的心尖略微地一颤。“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多么美好的比喻,再次踏进孔庙,这里的一切已然没有初见时的兴奋,更无从众者的浏览心态,此时此刻,一种肃然、一种敬畏、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油然而生。

  三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初出茅庐、学识浅薄的初学者,成为一名主编一本文学杂志兼文学创作的人。在这中间, 《论语》的养分于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滋润了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是我近些年来案头的一本常看常新的书,无论做人,无论写作,它都给予我营养,促我思考。 《论语》通常被误认为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其实书中至少有三种类型的文体。一类是师生的问答,一类是生活场景的速写,一类是只言片语的议论。 《论语》的影响可谓深远,后世模仿之作层出不穷。杨雄的《法言》就是一个例子,明清时代名目繁多的语录、嘉言集等等,无不步其后尘,但没有哪一部可以像《论语》那样不朽的。

  孔子的思想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我当编辑的时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教我认真阅读每一位业余作者的来稿。因为即使是业余来稿,也会有点点闪光……我犹如置身于万绿丛中接收着丰厚营养的一株小苗。在成长中感悟到,山之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从不拒绝每一块石头、每一捧热土;海之所以广阔无边,是因为它珍惜任何一股细流,不舍一点一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因了这两句话,三十年前走济南登泰山,那时不知这便是孔子的思想精髓所在。三十年后,我仍然喜欢“仁山智水” 。孔子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恰好如今孔庙四周坐山拥水,风光绝妙。

  解说员在催促了,我依然凝视着孔子像,目光久久不愿移开。孔子真如司马迁所描述的很丑吗?果真如人所述一副“丧家狗”的模样吗?他确有一副“骈齿” (即龅牙)乎?在这个崇尚颜值的年代,孔子的仁、德、礼恰恰应该成为华夏之魂!

  当我欲将目光从孔子像移开之时,“高山仰止”四个字突然冒了出来。真乃“眼前有景道不得” ,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步出大殿,艳阳正灿,天阔树翠,礼乐怡心,几句小诗随口而诵:

  仁德耀千秋,礼数断又流。曲阜香火盛,何人可越丘?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