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虞金星:初衷莫失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1日09:43 来源:人民日报 虞金星

  京城如今常有霾。这话题,就从霾讲起。

  11月底12月初,北京曾经历一场重雾霾污染。其程度,让许多已经见过了多次重雾霾,本以为已处变不惊的“小伙伴们”也“惊呆了”。这一过程中,为人诟病最多的,当是面对这样的雾霾时,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似乎有些失灵了。民众和媒体纷纷发问为何不发“红色预警”,更不能理解的是应急也明显滞后了。这样的问题,前两年碰到极端污染“天气”时,也时常有人问。应急部门解释说,预案自有规定,研判时没有达到标准,就不能发布红色预警、推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按规定说话办事,想想也有道理。规则的制订与遵守,自有它的必要性在。

  我们经常会陷在这样的两难里。一边是在重雾霾里度过长日,每个人都觉得这样再不足以称“红色预警”,就没有什么能用上“红色预警”了。一边是条款历历,该守当守,若轻易推翻规则,今天或许是为了向好,明天没准就被滥用作恶。感情与理智,最是冲突就在这种时刻。

  这时候,我最常想起的,就是“初衷”这个词。其实,凡人所制订的规则,大多有它的初衷在。像应急预警,设置的初衷,不外乎在面对忧患的情况时,能够有合适的措施。只不过怕事态紧急时一片混乱、无所适从,才在平时就未雨绸缪,以便需要用到时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倘它不足以合理应对紧急情况时,无疑就与初衷有了差距,不得不有所更易。

  只是行之弥远,则初衷越容易被遮蔽、遗忘。就像文字,最初是为了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即使是辞章华彩,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初衷。但走着走着,“华彩”似乎就成了一切的终极目的了。文学的历史中,多的也是这样遗忘初衷的时候。

  别的事情我也懂得不多,偶尔说说雾霾,也不过是身临其境,恰有映照,正好借它来喻文学里的某些现象。有时会碰到一些特别“高产”的作家,选题的眼光也有,笔头的功夫也有,就是下笔太快太密,等不及好好思忖,耐不得反复打磨。最后,文章的数量是有了,作品集也出了一本本,却始终没有真正能让人觉得配得上其积累与才华的代表作。我这样的旁观者,心里都难免产生惋惜,著作等身,毕竟不能真的理解为“等于身高”。到了一定的阶段,作品的质量,显然比作品数量更为重要。片面迷恋于数量高产,是不是也是迷失在某种雾霾里,而忘了最开始写作的初衷呢?当然,倘若一开始的初衷就是数量惊人,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