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王必胜:在安溪喝茶想到苏东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1日09: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必胜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苏东坡的众多咏茶作品中,令人难忘的是这首《浣溪沙》,虽是游历之作,却在赏景饮茶的平常物事中寄寓深意,茶与事,茶与情,茶与时光人生,尽显其中。

  对于茶,我十分喜好,有点依赖,有如饭食,一日数餐,凡饮水多是热茶,外出时也常带上一杯。可我只是个简单的茶客,不大讲究。平时喝绿茶多,什么毛尖、瓜片、春芽、火青、银针等等,精的粗的轮换着,多因北方干燥,祛火除燥,所以亲近绿茶的清淡纯和。当然,也并非专一,有时青睐红茶或是乌龙茶,比如大红袍、金骏眉、冻顶、滇红之类,更多的则是早负盛名的铁观音了。

  没想到,这次就有了机会,走进铁观音茶的腹地。深秋某夜,在安溪龙涓乡一个群山环绕的茶园,住木制的华祥苑,与作家朋友世旭、阮直、青梅三人喝茶夜话。木楼板房,人一走动,吱吱作响,更显山野静寂。屋外,皓月如镜,山鸟啁啾,夜气明丽,可见隐隐绰绰的山坡茶林,话题由桌上“金凤凰”茶,说到茶事、人情,也说到文事、世情。茶是闲聊助兴的一盘好菜。夜深人静,茶味渐淡,却谈兴不减,回房间了无睡意,就想起古人的咏茶诗文,苏东坡这首词就自动冒出来了。

  在铁观音的家乡想起苏东坡,缘于诗,还是缘于茶?

  苏东坡与茶,留下诸多话题。据说,他写有50多篇有关茶的诗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从来佳茗似佳人”,“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些诗句朗朗上口,意境清新,过目难忘,流传至今。他的文章《叶嘉传》以茶喻人,说茶议事,托物言志,为小品文的极致。叶嘉是一位茶人(有人说它是茶叶的拟身,脱化于陆羽的“南方嘉木”句),为八闽人氏。我好奇,苏东坡虽然记游文字很多,专门写人的却寥寥。作为文章大家、诗词宗师,他为何对一个似有似无、籍籍无名的福建茶人,有如此的描写和关爱?

  苏东坡笔下的叶嘉,生活在闽西北建安、壑源(今建瓯)一带,离闽南安溪有300多公里之遥。我们在安溪喝乌龙闽茶,想象着他写此文的的情景。900多年前,一代文豪、茶客,在江浙几番盘桓,不曾行旅附近的八闽,却写武夷山一带的茶事,以“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的叶嘉,抒发一个文人的心志。苏东坡一生坎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颠沛流离,芒鞋竹杖,风雨无情,却性情豁达,超然自适,煮茶品茗,心性淡然,恰似他所吟咏的茶人叶嘉的品性。

  饮茶赏茗,唐代始盛,茶艺茶道,宋代更兴。宋代以后,种茶焙茶,先是在西南、北方的兴隆,后渐有东南之后发,海禁之开,丝绸之路的海上通道形成,于是,闽中茶事也由武夷一脉渐成气候。苏东坡专为闽中茶人立传,也可看出当时福建的茶事在文人中的地位。他写的建溪茶,声名响亮,如今的安溪茶也属此一类。据考证,安溪在唐代就大量产茶,铁观音的名声是在清代以后渐为扩大。有人说这是因为清乾隆的青睐。尧阳乡的文士王士让,从家乡带去朝廷赠予侍郎方苞,后呈贡皇帝,乾隆十分喜爱,见其乌润如铁,形似观音,赐以这个流传的芳名。这以后,铁观音作为乌龙系列的佼佼者,其声名日隆,广为流传。

  有幸来到当年王士让采摘进贡的老茶树遗址,圈围起来的门楼上写着颂联,石碑上镌有“正铁观音母树”。母树一人高许,长出很多枝条,其叶青翠,瘦小得辨不出它的年份。为保护此树,专修有大理石的纪念牌楼,高六七米,更衬出它的矮小,旁边有当年发掘母树并送茶朝廷的王老先生纪念室。铁观音的故事,比起中国其他名茶来,已是简单得小巫见大巫了。不说唐代的陆羽,有专门论述茶叶的名著,即使在汉代,茶叶与西域的交往曾是重要盛事。但这个后起却独特的茶品,对闽南山乡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岂可了得。清以降,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自福建泉州港始,经济带促成了安溪茶叶的快速发展。到了乾隆年间,因铁观音的命名,如虎添翼,安溪茶叶才逐渐走出山里,为世上知名。

  中国的名产或名胜,多与文化典籍有不解之缘。特别是时下,这儿申遗,那儿命名挂牌,拉老祖宗当门面,文化先贤与某名胜或名产有“瓜葛”,就可能成为使其流行、走红的点,比如酒,比如风景点,比如菜肴,甚至一石一树等等,多贴上名人或古人标签,成为一种流俗。而只有这茶,好像还能守住自我,没有被庸俗风气浸染。即使像苏老夫子有这么多的喝茶的故事、写茶的诗文,不曾见有某某茶品与他套上近乎。从饮食文化和生活趣味看,茶比之酒或菜肴,更有纯正的文化气息,更体现生活情调。三两好友,一壶在桌,素心静虑,超然自适,方可得其“清欢”真味。所以,世人讲究茶道、茶艺。道是文化精神的升华,也是一种仪式和礼数。惟此,才有苏东坡这些文人大家,从咏茶品茗中阐发人生、体味人生。

  在安溪,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里,当地朋友泡茶、请茶,尽显茶艺功夫。红木条桌上,置有专门器具,透明的玻璃杯放上一撮绿色的铁观音,手指压住杯盖,手腕轻轻摇动,洗茶,热杯,续水,慢工细活,温和闲雅,颇有仪式感。小口杯摆放成一个圆圈,清香四溢,一饮一品,轻取慢放。想想我等先前生猛大杯的豪饮,真是有点作践轻慢了这茶之道。于是,就想到,喝茶是生理之需,享受口福,好茶养身;然而,茶叶来自大自然,“草木本有心”,团团绿叶,随水散开,喧嚣与浮华此刻隔绝,喝茶,又养心怡情。而做到这些,要有相应的心绪情怀。或许,我们说到的苏东坡们,当年看重的正是这些,不急不火,戒浮去躁,禅心而佛性,闲处静适,物我皆忘。

  人间有茶,幸也;人生有茶,福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