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原因:难忘火把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03日21:07 来源: 人民日报 原 因

  每年一到时候,傍晚的天边就会有火把云升起。霞光中,女人们开始在各家屋门前扎火把。她们用柔韧的篾条把细细的柴块绑扎在一人高的木杆上,插上彩旗、纸花,饰以飘带、璎珞,悬缀各色新鲜水果,仿佛装扮一样珍宝。纤长的手指上,长长的指甲用金凤花的根染过,翻动着,飞闪着。谁有最美丽的红指甲,谁就有一颗最聪慧善良的心。

  几个男人吆喝着上山了。他们要砍一棵笔直的松树,去掉枝叶竖在村中场坪上。也要在树的上部团团捆扎柴块,使之成磨盘形状并精心装饰,比女人们扎的小火把树更亮眼的是,这株大火把树的顶部串有三个彩色升斗,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寓意年年高升。

  孩子们早就晒干并碾磨好了松香。那种灰白色的粉末,本是老松树流下的泪,却要在一派夜色中蹿起耀眼的刹那。

  这一切都和一个传说故事有关:唐时大理地区的邓赕诏主不听妻子柏洁的劝阻,像其他四个诏主一样,前往蒙舍诏主皮逻阁建造的松明楼赴宴。为吞并五诏,蓄谋已久的皮逻阁纵火烧死了尊贵的来宾。柏洁夫人闻讯赶到,以临别时戴在丈夫手臂的铁钏为记,双手刨寻夫骨,鲜血染红了指甲。她假意答应蒙舍诏主的逼嫁,回故乡掩埋丈夫并率众与围城的蒙舍诏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自尽。

  冲天火光穿越千年,鲜红指甲照亮岁月,缅怀之情如一只铁钏,永远戴在了白族村寨的手臂上,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这一天。

  这就是白族的火把节。它在一些典籍中被称为星回节(“星回”是白语“柴火”的读音)。当地民间却称它为“夫汪吾”(白语,意为六月疯)。是的,不妨“疯”上一天,让一幅幅招展的红焰,去照亮辛劳和繁忙中难得的留白,让爱情激越、童心雀跃,让对美好生活的祈望熊熊腾起。火把节之夜,哪里耍动的火把最光灿照人,那里就有最纵情快乐的人。

  夜幕降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踩着一个的肩膀站立,然后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举起,靠近那高高耸立的火把树,靠近那一圈柴块。风从东方来,风从南方来,风从西方来,风从北方来。哔哔剥、呼啦啦,顿时光焰蹿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就此拉开大幕。

  家家门前、院心的小火把树燃起来了,大人小孩手中的小火把燃起来了。火把云倏然降落人间,被村寨擎起,被欢笑声擎起。此刻的天空嵌满的是看热闹的星星。

  也许,首先高举火把往前冲的是小伙子们。因为姑娘们已经戴上“风花雪月”头饰,系上绣花围裙穿梭在街头巷尾了。她们三三两两、搂肩搭背,说笑声给朦胧夜色绣上了道道金色花边。意中人就在其中,冲上去,抓一把松香粉撒向火把,倾吐热烈,表明心曲。“哗”,火光腾起,赠一朵红云让她踩。姑娘提着围裙轻盈一跳,仿佛被火焰的手掌捧起又放下。热流与光照掠过,他看见姑娘抿着嘴唇莞尔一笑。那笑,是伸出的指甲红红的手,牵着你,去探求一个情感的谜底。

  她家门前的小火把树下,炒蚕豆喷喷香,甜米酒凉沁沁,阿爷阿奶阿爸阿妈阿哥和抱着胖小子的阿嫂,正在火光扬抑里话桑麻、说丰年,并且,热切期盼检验一个年轻声音是否能谐和地融入。小伙子,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们则举着火把满街跑。不论遇上什么人,抓一把松香粉就撒向火把。“哗”,火光腾起在他或她的脚下,烧去晦气霉气和邪气,带来财气运气和福气。一位八十高龄的老奶奶特意走到街上撷取祝福了。“哗”,火光腾起。她颇显硬朗地一跳,仿佛在一瞬间坐进了一盏金色莲花。“长命百岁!”童声响起。“难为难为!”回应的却是沧桑之音。见到稍微陌生一点的面孔,孩子们更是兴奋,趋步上前用腾起的火光奉送接二连三的问候,来客连跑带跳,被追逼到场坪的大火把树下。他哪里想得到,孩子用这种方式送给他的竟是一份请柬——大火把树下早已摆开了八仙桌,堆满了张家的石榴、李家的花红,还有核桃、板栗、瓜子、炒豆……更有村里自酿的稗子酒。且在那蓬高高撑起的金色火苗的庇荫下,看人们敬天敬地敬谷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听老人说一回火把节的来历,直到柴薪燃尽,直到围坐的人们每人怀揣一块掉落的柴炭回家。那是置放于圈厩能让牲畜祛疫防病的吉祥物,助人劳作的马和牛,白家人最记挂。

  不远处,有人任性地一会儿把火把耍得龙蛇飞舞,一会儿又把火把耍得如金菊绽放,吸引了很多目光。午夜,孩子们冲向田野,他们列队沿田埂奔跑,挥舞着火把燎烧蚊蛾蝗虫,以免它们侵扰稻谷的清梦。

  然而,也许谁也没有注意,其中一个够疯够野的孩子,这时却悄悄去到了一处高丘。像天上的星星,他的眼睛很亮,看着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在绿色的田野移动,或者形成方阵,或者组成圆环,无比灿烂明丽,心中不由一动。这浸透汗水的农家生活里的短暂狂欢,这有着难以言说的美好时光,不管今后是否还能在山乡寻觅,都已深深刻印在他幼小的心灵,永不泯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