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李迪: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6日09:53 来源:人民日报 李 迪

  一

  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

  庄农人呀么脸朝黄土背朝天儿……

  这沙哑苍凉的秦腔,是钟家岔村窦老汉唱的。调儿是老调儿,词儿是自编的。唱的是他的村子,也是他的日子。

  吴文俭打从省城来到钟家岔,结识了窦老汉,听到了他唱秦腔。

  听到了,忘不了。想起来,就心疼。

  钟家岔位于甘肃会宁县甘沟驿镇东北,除了黄土,还是黄土。间或有一两枝高杆杆上的红花,在黄尘中不屈地绽放,像村民被烈日烤熟的脸。当地人管这花叫求雨花。为啥?因为张开的叶片上有七个尖尖。它为俺们求雨哩,急得多出俩指头!

  这里,沟多水少,被称为干沟。明正统五年设了驿站,遂名干沟驿。后来,百姓为求苦尽甜来,改称甘沟驿。

  窦老汉对老吴说,名儿改了,甘没来。庄农人一年到头难吃上白馍馍。住的更别提,烂泥房,破窑洞,掏个窟窿当灯用。鹅想起就怕!

  窦老汉口音重,管我叫鹅。管鹅也叫鹅。

  2012年早春,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双联行动,加快农民的脱贫致富。吴文俭来到当年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走进了钟家岔。身为办公厅副主任,他有七年农村工作经历,见农民就亲,见黄土就想掉泪。甘沟驿镇党委副书记兼钟家岔村支书陈炜政,把窦老汉介绍给老吴,让他的“双联”落了地。

  你听他秦腔唱得好不?

  好!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唱得人心酸。

  山沟沟里的坎儿好过,心沟沟里的坎儿难过!

  啥?

  二

  五月,当老吴第三次来到钟家岔,对帮助窦老汉脱贫有了好主意。

  他翻过几道梁,来到窦老汉的玉米地。

  黄土地上种庄稼,要命的是水。咋办?铺塑料薄膜。满铺满盖,保住水汽。要播种了,在膜上扎一个窟窿点一粒种。太阳再毒,膜下挂了一层水珠儿,渴不着。当然,也有调皮的种子,发芽时躲在膜里藏猫猫。咋办?下手!一棵棵把它们请出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吴来到地里,见窦老汉正撅着屁股从地膜窟窿里往外请苗。请出一棵念一句,你要乖哩!老吴挪脚下地一起干。

  老吴,你回来啦?

  回来啦!这回来,我想给你提个建议。

  啥?

  咱俩先算个账,种玉米前,你种啥?

  麦子!

  收入咋样?

  一亩二百斤,能卖三百块。

  那为啥又改玉米了?

  玉米产量高啊,刨去成本,一亩净赚九百。划算!

  要有更划算的,你干不?

  在哪里?

  还是土里啊。黄土黄,黄如金。咱们守着黄土,就要想法儿掏出金来。要是再换一样种,一亩能挣六千!

  种金子吗?

  呵呵,金子还得炼,咱这宝贝疙瘩摘下来就能卖钱!

  啥哩?

  核桃!

  窦老汉闷住了。

  老吴说,核桃产量高,卖价高,深加工利润更高。核桃油,核桃露,核桃仁,核桃粉,供不应求!钟家岔山大沟深,又是二阴地,最适合种核桃。一亩三十棵,一棵少说结十斤,每斤卖二十,就是六千块。核桃树,摇钱树,哪里种来哪里富!

  窦老汉不吱声。

  老吴又说,核桃耐旱寿命长,一亩核桃园,赛过十亩田!当年我下农村没少动员乡亲们种,都鼓了腰包!

  窦老汉撇撇嘴,桃三李四核桃九,鹅等不了!

  老吴笑了,你说核桃挂果要九年?嗨,那是老皇历!我来前专门请教了农大专家,现在培育的新品种,两年就挂果,五年盛产期。

  鹅不信!

  信不信,种来看。

  你那个账也不对,隔着年头儿哩!

  不错,是隔着年头儿。就说盛产期是五年吧,头四年你一分钱没得,可到了第五年,一下子就得六千!种玉米呢,一年九百,五年也就四千五,种核桃还是多赚一千五!再说,除了核桃,还有一大项收入!

  啥?

  低矮作物!核桃地里头一年就可以套种土豆、黄豆,四年下来要收入多少?五年以后,光核桃这一项,最少收入六千,再加上低矮作物,每亩上万,手掐把攥!你现有地二十亩,年收入就是二十万啊……

  老吴越说越兴奋。扭脸一看,窦老汉早没影了。

  三

  窦老汉听不进去。

  城里人脑壳里都是字,文件当饭吃,嘴里种庄稼。鹅不信!

  他心里跟老吴干着仗,忽然内急,抬起屁股就往家走。

  正走着,土道上来了一辆木架子车。当驴的是钟老汉。轱辘缺油,吱哇乱叫。这要是赶上雨,泥里扭秧歌。

  窦老汉叫起来,老闹钟,你这驴,拉车干甚?

  钟老汉住在深山沟,轻易见不着。用电池叫响的闹钟是他家唯一的“家用电器”,他就落下这么个外号。

  喜事啊,老闹钟说,俺要住新房啦!一个院子三间屋,一砖到顶!

  做梦娶媳妇哩,资马二楞的!

  “资马二楞”是当地土话,傻里傻气。

  老闹钟不生气。心窝让高兴事顶着,笑还笑不过来呢。省里来的干部说啦,要让山里人告别土窑窑,一步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说着,大嘴张老汉走过来,说要去镇上接儿子儿媳。

  他们买了种兔儿!张老汉嘴咧成瓢,“双联”让俺开了窍儿,不能光种庄稼,还要发展养殖。种也不能傻种玉米,哪样生钱种哪样!

  窦老汉忙问,你……种核桃吗?

  种!核桃,苹果,都试试!

  窦老汉心跳加快,好像带上电。

  这时候,轰隆隆,远处滚来大家伙。

  老闹钟吼道,老窦,睁开你狗眼看看,这是甚!

  窦老汉眼皮抖起来,好像过了电。

  老闹钟又吼,资马二楞的,这是挖土机!新房要开工了!

  窦老汉内急憋回去了,他想去找老吴。

  四

  老吴还蹲在玉米地里。

  地膜挂着水珠儿。大眼睛。小眼睛。

  看着这些眼睛,老吴思忖起来,对窦老汉来说,改种核桃是一道坎儿啊!我们期望老百姓不仅仅满足于一亩地九百块的收入,可在他们心里,九百块已经很满足了。为什么陈炜政说,心沟沟里的坎儿难过?答案有了。由农作物转为经济作物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一步,而迈出这一步,技术坎儿好过,心坎儿难过。说句良心话,红军会师至今已经七十多年,可革命老区还有不少乡亲生活在贫困中,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吴这样想着,身边忽然蹲下一个人。

  正是村支书陈炜政。论年纪,老吴可以做他父亲了,可他却跟老吴一样,有着扎根农村七年的工作经验。

  老吴不由得说起窦老汉。

  陈炜政笑了,别提改种核桃了,当初动员他麦子改种玉米,费了多大劲?我说千道万,他就一句,鹅不信!这也难怪,村里的老人都这样,观念一下转不过来。穷怕了,饿怕了,吃不上白面馍馍想怕了。一窝蜂都种麦子,就为吃白面馍馍。当初,我说服不了窦老汉,就追到地里去堵他,不让他种麦子。他赶驴拉犁,我上前一拦,犁刀正划在腿上,血淌了有一碗!

  说着,拉起裤腿。哎哟,好大个疤!

  后来,我就跟他说,这样吧,你借我一亩地种玉米,打下收成全归你,行不?他说行。又说,你要种不好,得赔鹅的麦子产量!我说,别产量不产量了,赔你三百块!他说,一言为定!我说,驷马难追!我铺膜种玉米,他在一边儿叫,种地还盖被,瞎闹!到了秋天,他傻眼了,玉米卖了一千多。他扯脖子叫,快别卖了,给我留点儿做种!

  老吴笑起来。

  陈炜政说,就这样,刮风似的,家家抢着种起了玉米。有了钱,想吃白馍馍就去买,乐着呢!现在,你要让他们改种核桃,别说窦老汉了,能转过弯儿的不多。急不得,船到桥头自然直。

  话音刚落,远处,晃晃悠悠走来一个人。

  谁呀?窦老汉。

  五

  见窦老汉回来了,老吴忙起身招呼,老窦,我跟你商量个事儿!

  啥?

  我想跟你借一亩地种核桃,结了是你的,结不了赔你六千块!

  窦老汉死羊眼盯住陈炜政。

  陈炜政笑起来,这可不是我教的,是吴主任自己拿的主意。要我说,你就少种一亩玉米,豁出地让人家试试。试成了,你也有功劳!

  窦老汉说,这不合适,人家是大干部……

  老吴接过话,咋不合适?一进村咱俩就联上了。我帮你,你也要帮我。我跟你算了核桃账,可账是死的,树要挂果才行。我不试试,心里也没底。你就帮我一回,行不?

  窦老汉说,行。又说,鹅不要你六千块,就要鹅的玉米产量。

  陈炜政抢着说,玉米产量就玉米产量。你定下了?

  窦老汉说,定下了。

  老吴笑起来,小陈,你给当个中人?

  陈炜政说,行,一言为定!

  老吴说,驷马难追!

  窦老汉叫起来,这咋成了你俩的事儿?

  哈哈哈!三个人都笑了。

  一只喜鹊飞起来,叫着进村报信儿去了。佳佳佳!

  六

  喜鹊报喜信儿,老吴要种核桃啦!

  照理说,五月种核桃晚点儿了,可老吴等不得。他风风火火跑到苗圃基地,买了三十棵苗。他问,挂果早吗?卖苗的说,两年准挂!老吴想问问农大专家,手机打了三次,都不在服务区。得,就它吧!

  树苗进了村,村民都跑来看新鲜。老吴早年带领乡亲种过核桃,得心应手。他一看人来得多了,心说这正是好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嗓门儿直逼帕瓦罗蒂——

  乡亲们,种核桃要三大:挖大坑,浇大水,施大肥!挖坑时,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先施肥后种树,树苗垂直放进坑里,先填表层土,再填底层土,边填边踩实。踩实前,要向上提提树苗,别让树根受委屈。这叫三埋两踩一提苗。然后,浇透水,铺地膜。

  有人问,一亩种多少棵?

  老吴说,三十棵。一棵少说结十斤,每斤二十块,一亩核桃能卖多少钱,谁给说说?

  一嘴快的村民喊,六千块!

  人们叫起来,噢呀呀,赶上两头猪了!

  帮着挖坑的陈炜政跟上,谁再给算算,比种玉米咋样?

  嘴快的村民又喊,一亩玉米顶多收八九百,太孽障了!

  老吴笑了,再说,地里还能套种土豆、黄豆,一点儿不耽误!

  陈炜政忙敲边鼓,人勤地不懒,果粮双丰产!

  人们一下子乱了营,叫好声山响。

  这时,窦老汉问出最要命的话,这树,到底几年挂果?

  老吴说,两年准挂!

  七

  老吴的话说早了。

  转过年去,果没挂,树挂啦!

  一个冬天,三十棵树苗全死了。

  窦老汉两眼瞪成牛蛋。

  陈炜政抓耳挠腮。

  老吴把死苗拿给专家一看,哎呀!你买的是一年生苗,入冬前又没拿稻草裹树身,可不就冻死了!要买三年生苗才好!

  老吴一咬牙,再种!不信过不了这道坎儿!

  春三月,三十棵树苗又下了地。

  回填树坑时,老吴刚要提苗,那苗自己就往上蹿。

  谁提的?窦老汉!

  两人对上眼,笑成弥勒佛。

  白驹过隙,转瞬春秋。2015年,钟家岔山乡巨变。

  老闹钟和一百多户散住在深山沟的人家都住上了新屋。他开起电驴车,上了水泥路;

  张老汉养鸡养猪又养兔,地里还试种了苹果树;

  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娃儿疯跑老人散步小媳妇们跳起健身舞。

  老吴种的核桃呢?

  棵棵挂了果,个个小油肚。一地的黄豆嘟噜噜!

  窦老汉上看核桃下看豆,心里想老吴。

  这才两三年啊,鹅不信!

  忍不住,他秦腔一曲,山风当锣鼓——

  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条路

  要脱贫呀么要致富

  沟沟坎坎儿挡不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