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胡可:“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2日11:07 来源:人民日报 胡 可

  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敌后晋察冀根据地,严酷的斗争中曾涌现出不少英模人物。其中“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我认识较久、接触较多,也是受教育最深的一位。

  戎冠秀同志是一位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是抗日战争期间家乡“妇救会”的老会长。在敌后根据地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她作为拥军模范出席了1944年晋察冀边区群英会,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荣誉称号,又作为劳动模范出席了1945年的群英会。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儿子李兰金担任连长,牺牲于朝鲜战场,她又作为军烈属代表出席了全国军烈属会议。由于她的高尚人格和在群众中的威望,从1954年开始,她连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1944年边区群英会上,我有幸亲耳聆听了她的发言。为了宣传她的事迹,我所在的军区抗敌剧社指定我编写话剧《戎冠秀》,指定胡朋扮演戎冠秀。为了反映好这一真人真事,我们二人曾陪伴戎冠秀大娘由群英会会址河北阜平县史家寨返回她的家乡平山县下盘松村,并在她家住了一段时间,以进一步了解她的身世和拥军事迹的细节。

  戎冠秀原是平山县胡塔沟村人,生于1896年9月29日,小名柔妮。1910年她十五岁上嫁给沙坪村李家为媳。公公是个有名的赌鬼和酒鬼,不久家业就败落下来。据戎冠秀回忆说,她的公公婆婆跟他们兄弟妯娌分家的时候,她和丈夫李有只分到八斗粮食、一只马勺两个碗。他们以后便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为生。1926年她三十一岁时移住到下盘松村,在韩姓地主家的荒山沟里开了几亩坡地。言明打下的粮食连同副产瓜菜秸草,要对半劈给东家;春起从东家借的一石粮食,秋后要还一石五斗。那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就这样全家吃糠咽菜勉强维持着生活。1937年秋后,地主突然收回了他们耕种了十年的土地,逼得他们只好离开下盘松再到别处谋生。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全面抗战已经爆发,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溃兵沿途抢掠,人心惶惶不安,戎冠秀一家竟不知何去何从。就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迎着敌人赶上来的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个大胜仗,来到了她的家乡,从此这个老山沟成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减租减息政策使他们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在这以前,戎冠秀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好心肠的农村妇女,她为全家的衣食操劳,把侍奉公婆、侍奉丈夫、照料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共产党八路军来了,成立起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时常开会讨论国家大事,讲抗日道理。从这以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除了关心丈夫和孩子,还关心着村里的事情和来来往往的八路军同志们,把做军衣、做军鞋、交公粮、出公差勤务、照料伤员看得比自己家的事情还重。由于她善良正直,被妇女们推举为妇救会会长,而且连选连任了多年。远远近近,一提起她这位“老会长”,几乎无人不知。她的丈夫李有担任着村农会主任,夫妻二人是下盘松最早的共产党员。

  1943年秋冬,持续三个月的反“扫荡”对“老会长”戎冠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她要带领群众抢收地里的庄稼,要搞好公家物资粮食的坚壁清野,有情况的时候要负责照顾妇女老幼往大山里转移。那时乡亲们十天半月露宿山野,更要照料好那些老人孩子和有病的妇女。有时白天忙碌一天,夜里还要赶着给部队碾米磨面。遇有伤员抬来,就把主要精力用来照料伤员。由于她平日的拥军行动,和在这年反“扫荡”当中抢救了我军一位生命垂危的重伤员,在敌人搜山时掩护了我军一位掉队的伤病员等动人事迹,她被选为拥军模范,出席了1944年春节过后召开的晋察冀北岳区群英会。我是在这个会场上第一次见到她的。只见她梳着大纂,穿着破旧的棉袄,立在台上对大家娓娓而谈,讲完后走下台,在热烈的掌声中被台下的军队英模们团团围住,搀扶着回到座位。会后,她和战斗英雄邓世军、民兵英雄李勇等众多英模人物一起受到了军区领导人的接见,并荣获了“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那次群英会,也是一次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动员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她一回到家乡,立刻和丈夫李有、儿子李聚金、李存金等开了家庭会议,制定了当年的生产计划,并向全村公布,由此带动起全村的生产热潮。这年年底,戎冠秀又以劳动模范的身份出席了边区第二届群英会。这届群英会从1944年底开到1945年初,她是冀晋、冀察、冀中各地区选出的九十位典型人物之一。这年2月,《晋察冀日报》曾发表文章《平山劳动英雄戎冠秀》,专门介绍了她的新事迹。在那次会上,我们作为为会议演出的文艺工作者,又一次同她见了面。

  1945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我们剧社随军区机关进驻张家口,次年在张家口人民剧院演出了话剧《戎冠秀》。可惜与戎冠秀相距遥远,未能请她到现场看。不久解放战争爆发,在动荡的野战环境中,更没有机会见到她。我和胡朋作为夫妻同戎冠秀大娘再次见面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她作为英模人物,多次来北京开会,而我又在北京工作,只要有可能,总要到招待所去看望她。1954年9月,全国第一届人代会期间,已经五十八岁的她白发明显增多了。她在讲述家乡变化时告诉我,抗战胜利那年,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她送自己的小儿子李兰金参了军。李兰金遵照母亲的嘱托,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立功,1951年作为炮兵连长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也许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她讲得十分平静。当时我刚刚写完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戏剧,思绪还一直沉浸在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中间。我想到十年前在戎冠秀家中见到的那个活泼的少年,想到在朝鲜战场上我所熟悉的那些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戎冠秀同志看出了我的沉重心情,立刻把话题转到家乡的农业生产合作化问题上来。

  每次见到戎冠秀同志,都使我为她那永不停息的脚步所感动。当时她已经是花甲之年,仍带头参加农业劳动,带头响应党的各项号召,除关心妇幼保健事业,也关心上山植树造林和民兵建设。有时外出开会,十天半月不在家,她特别警惕别使自己脱离了群众,回到村里总要下地劳动,完成队里的劳动力指标。她的女儿李荣华同志是国家干部,住在大城市,多次提出要把母亲接出去享几年清福,她一直没有同意。她不愿离开本村的乡亲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岗位,她说:“那样做,我就脱离群众了。”她的正直无私的品质、联系群众的作风,受到了乡亲们特别是妇女群众的爱戴。

  戎冠秀这位革命母亲的崇高形象,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