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王嘉祥:老人与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3日11: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嘉祥

  2007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九,9时整,伯父的人生之舟驶到了终点港,享年90岁。忌日恰逢五个“九”,这真是上苍的安排。

  上世纪60年代初,经他人介绍,我从部队回乡相亲。七月骄阳炙烤着如皋大地,升腾起一阵阵热浪。去女方家必经如海河,船摆渡到河中心时,但见一条装满蚬子的小船徐徐驶来,拉纤的是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他的腰弯成一把弓,拉直的纤绳如同一支箭,一双大脚在岸边水际留下了两行深深的足迹,他眼眶里露出那希冀的眼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住,三间朝南青瓦房,门前有棵桂花树,那就是你要去的刘家。”我默默地念着介绍人的嘱咐上了岸,又骑车穿过绿树掩映的乡间小道,凭着军人的识图技能,很快就找到了杜家庄,且准确地锁定了坐标。后来成为泰山大人的老岳父,特别喜欢我身着戎装。他将早已备好的酒菜摆满一桌子,又请了生产队的干部作陪。吃饭时,左邻右舍的大娘、大婶们,或在门前穿梭往来,或依着门框找话说,气氛很热闹。我心里明白,这是来替刘家“长眼”的。饭后,有人拧来一大篮子香瓜,“吃吃吃,才从藤上摘下来的,又脆又甜。”我一细看,说话的竟是渡口见到的那位大汉。现在的妻那时的对象说,这是她的伯伯,常年在外打鱼捞蚬子,就为看我,才从江边赶回来,我往门前小河望去,果见那条小船稳稳地拴在大杨树下。

  婚后近40年,我们与伯伯一直有着亲密的交往。结婚的当年正月,依照如皋南乡的民俗,刘氏家族的近房要请新人,伯伯抢先做东。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他用打鱼虾、捞蚬子卖的钱,换回一袋高价米,拿出一部分酿成酒,又将其他的掺上切碎的胡萝卜煮成饭。鱼干蒸竹笋、咸肉煨河蚌、韭菜炒螺儿、蚬子豆腐汤,餐桌上菜肴虽不多,但每个菜均与小船有缘。伯伯提着一壶滚热的米酒,站在桌边,他不会劝酒,只会不声不响地往你碗里斟酒。

  头一回到伯伯家,见他门前倒扣着一条四五米长的木船,船板间隙用麻丝油灰嵌得严严实实,伯伯正拿桐油涂抹船身,每块船板都被他抹得锃亮,那动作如同战士擦拭钢枪一般娴熟,脸上透着几分自豪。伯伯爱船,因为小船记录着他的奋斗史;伯伯行船,是因为小船承载着他的所有希望。在旧社会,他常用船装载三五只壮猪,挂起布帆,经碾砣港过长江,到江南以至上海卖猪,求的是价钱比江北好。每做一趟过江买卖,都如闯一回鬼门关,惊心动魄。在江面上,时遇江猪(江豚)拱船,更惧海匪敲诈。民国三十六年腊月的一天夜里,木船装了8只壮猪,刚刚行至江心,不料大风乍起,木船顷刻颠覆,壮猪全部沉没江底,他幸被好心的渔人搭救,方捡回一条老命。从此,爷爷不让伯伯行船做生意,送他到小镇上的一爿中药房当学徒,短短几个月,他就熟记了许多药名,学会了煎、熬、泡制等制药工艺。可他人在药房,心却系在船上。没干多久,就溜回家了,说服三个弟弟卖了牲口卖粮食,凑足一札钱,在天生港造了一条十几吨位的大船,雄心勃勃要出海捕鱼。船造成下水第二年,北京发话下来,中国船舶业实现公私合营。他和弟弟们梦想发家的大船,理所当然地成了船舶合作社的一部分。

  那船虽然离开了伯伯的身,但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心。每年农闲之际,他总是从老家九华步行七八十里路,赶到天生港,从锚泊在江滩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船队里,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所爱。爬上船,从船头仔仔细细抚摸到船尾,然后站在船板上,点上一杆旱烟,眯起双眼猛吸几口,慢慢地吐出一团烟雾,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了鱼满仓、虾满筐的美景……可当他睁开眼,却见大船已桅损锚锈,船体上长满苍苔。在三年困难时期,打渔人没有一个吃饱肚子,谁有力气行船出海?

  伯伯是养猪的行家,种地的里手。他栽的西瓜又大又甜,惹得村上的小男孩总往他的瓜田里钻。他种的蔬菜鲜嫩中看,上市总比人家卖的价钱好。每每在碾砣港岸边锄地,他总是呆呆地望着水面上穿梭的船只,好像船是他的化身,他就是船的影子。“文革”后期,他把家前屋后几棵碗口一般粗的苦楝树、银杏树砍倒,送到供销社,换成了一堆杉木料,又约请了几个会木工的朋友,夜以继日地造成了一条木船。小船试水那天,他跑了几个村,才找到一只羽毛全黑的狼山大公鸡。他取其血,虔诚地洒在小船上,说是能避邪。又把神台请到河岸边,点上高香,燃起红烛,敬河神,供财神。尔后,他饮完三碗高粱酒,就怀揣一只印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字样的兰花碗,扛上补丁摞补丁的铺盖卷,一撑竹篙子,一声长号子,小船就消失在大河尽处。他东到苴镇、洋口,北至兴化、高邮,春夏秋冬,浪迹江河。把捞到的一船船蚬子螺儿小鱼,换成了点灯的油、御寒的衣,变成了弟弟妹妹上学的书、写字的笔。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伯伯躺在船舱内,望着满天的星星,编织着未来的世界。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公社派来几个戴红袖套的造反派,他们扛着铁钎,捣破了船底,举起斧头,砸烂了双浆。他们大声宣告,不能让小船也长出资本主义的尾巴。望着与他朝夕相处的船儿,躺在如海河岸边痛苦地呻吟;望着船舱里打碎了的那只兰花大碗,“舵手”“大海”的字样已成碎片,伯伯的心口滴血。这年除夕,他悄悄地请小学里的教书先生,用红纸写上“招财进宝”四个大字,乘月黑风高偷偷地贴到船头。大年初一清早,伯伯又带了几个馒头去替小船敬河神。他相信,小船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一定会给他带来好运。

  农历三月,农村青黄不接,村上家家户户缺粮少草,河岸渠边的柳树枝、槐树叶,被大婶大娘们收拾回家生火,却没有人去动伯伯那旧船的一块板。三村四舍的乡邻都晓得,那河滩上躺着的不仅仅是一只破船,而是伯伯心中一盏希望的灯。

  伯伯一直行船到80岁,儿女们说什么再也不让他下水了,硬是把小船牢牢地拴在屋后的桥墩下。从此,伯伯就经常坐在岸边,呆呆地望着他的老伙计。村上的小学放学了,时有孩童们跑到船上玩耍,他们把船左摇右晃,常惊得鱼儿跳出水面。小船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这让伯伯有了新的寄托。他感到自己还有一些余力,不用到水上,也要用到岸上,于是,就在屋前空地上栽满黄芽菜、大头菜。2000年秋天大旱,他半天打干了一口小水井,没等最后一桶水提上来,他已累倒在井栏旁。送到医院一检查,得的是脑血栓,从此失语。

  打这以后,老人被接进了城,住在儿女家,颐养天年。一开始他不习惯待在楼上,揪住空儿总往楼下跑。为了帮助他恢复语言功能,小妹买了儿童识字卡,教他看图识字学语,许多字他都很难记住,惟独认得船字,有时居然还能念出声来。有一天清晨,他忽然听到从江面上传来汽笛鸣叫,一声连着一声,他脸上立刻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现在,伯伯走了,他生前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却把他幸福的微笑留给了子孙后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