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张炜长篇小说《独药师》:自由的礼赞与生命的哀伤(宫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2日15:30 来源:文艺报 宫 达

  《独药师》好像是突兀而出的海市蜃景,为我 们呈现出一派迷离眼目的神妙气象。这不像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张炜,其叙事方式以至于语言诸多方面,都给人以明亮耀眼、别具姿容的强烈的新异感和冲击力。语言 的独特魅力和情节的环环紧扣,具有迷人的美学气息。很少看到一部书这样淋漓无忌地写出灵与肉、东方与西方、修持与放纵。它们透过令人过目不忘的情节和人 物,更以内敛迷人的“张炜语式”表达出来。

  在完成《你在高原》这样的巨量作品之后,张炜反又轻装简行,写出了《少年与海》《寻找鱼王》等一系列“年轻态”的灵异之作。更加出人意料的是,最近,他又带来一部别有天地的长篇新著——《独药师》。

  《独药师》的问世可以说超额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部长篇好像是突兀而出的海市蜃景,为我们呈现出一派迷离眼目的神妙气象,是一部给人全新审 美感受的瑰异之作。这不像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张炜,其叙事方式以至于语言诸多方面,都给人以明亮耀眼、别具姿容的强烈的新异感和冲击力。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情 节的环环紧扣,具有迷人的美学气息。

  通读全书,我们大概会困惑于小说的三个谜题:革命秘辛、养生指要、情爱笔记。无论哪个方面都能制作出博人眼球的畅销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交织成的 却是至大的命题,有着无限的蕴藏和广阔的解读空间。自古以来,人类生存的悖论,爱欲与长生、与革命,教化与暴力、与宽容,它们一齐纷至沓来,足以引发现代 人难以回避的诘问与沉思。

  小说写的或是一段有历史依据的“实在”:基督教最早登陆于胶莱河东部半岛的历史史实。山东半岛曾经是东西方文化冲突最巨、儒释道基督四大宗教相 融合、相对峙的前沿地区,作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也是革命党人与清廷发生最激烈决战的地带。书中的革命者徐竟便是取材于著名辛亥革命英烈徐镜心的事 迹。小说里的麒麟医院,其原型即半岛教会于1901年在烟台创办的怀麟医院。这所中国第一家西医院,早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设的北京协和医院近20年。 怀麟医院为美国南方浸信会所属,在华影响巨大且为半岛地区的医疗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东西交融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怀麟医院的女医护艾达·普鲁伊特 后来又曾到协和医院一直工作到1939年,回到美国后,又为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努力。小说里的尹普特、艾琳、陶文贝等人无疑闪现着当年普鲁伊特 家族的身影。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做了大量的功课,这也是该书得以成功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追求长生是人类的本能,而东部半岛正是东方长生术的发源地,有源远流长的修习传统。本书关于半岛秘术的铺陈诠释,可以说出神入化、深得精微,使 得这一最具东方文化精髓的神秘现象得到清晰呈现。无论是从美学还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这都属极具危险性的高难度动作,稍有闪失就可能跌入俗腻庸常的谷底。 从大俗到大雅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独药师》在这方面把握了极强的分寸感,取得了一种习气尽除的惊艳效果。

  小说以西方理性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交集和冲突为结点,将西风东渐带来的变乱交割作了生动逼人的描述。主人公季昨非苦苦追求西化丽人陶文贝的曲 折经历令人唏嘘,而那个集中体现和象征了东方神秘主义的养生奇人邱琪芝,又透出一言难尽的东方的悲哀。这里没有什么概念化和简单化的肯定与否定,而是一种 直抵真实的呈现,处处透出人类悲剧性的惋叹。

  在风起云涌的1914年前后的半岛,死亡如影随形,苦难接踵而至。一个人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不知何去何从。书中的两个养生世家代表人物在生 命垂危之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人逢乱世,最值得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养生。”整部书的思想蕴藏实在太丰富,但有一个追问之声是不能泯灭的:在各种风潮与 蛊惑诱惑当中,“我”在哪里?“我”的尊严和自由,“我”的生命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全书透过人物命运隐隐发出的一个令人感泣的追问,或许等待我们每个 人的回答。

  无论是养生家长生的丹丸还是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无论是要死要活的爱情还是惊心的纵欲和发泄,都于沉静无声的午夜,逃不过这样的追问。回答 自是不易,但每个人或许从出生之日起就面临了这样的命题。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这样两个场景:对革命嗤之以鼻的养生大家邱琪芝最后竟死于反革命的枪弹;而革 命党首领面对上千青年的鲜血,回答“不以暴力抗恶”者的主张说:“这除非是遇到了‘雅敌’才行……不然,那就拖着被凌迟后的一副骨架去乞求和平吧!”

  同时,小说中也不乏出色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描写。与阅读习惯有悖的是,本书的女主角是在全书近三分之一处才出现的,而与主人公演“对手戏”、贯穿 全书且一开始就出场的人物却是百岁老人邱琪芝。从作者的立意上看,这只是从生命不朽的高处倾泄而下的一道大瀑布,而绝非是什么“情爱小说”。但是,这浓烈 的情色又分明让人沉迷,就像书中主人公长期沉迷于“死亡/长生”一样。

  单行本中最后的《管家手记》,与正文之间构成了难得的有机组合:由它与前边的故事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使全书变得绵密而宏博,可以带领读者走向更为深远丰茂的至大境地。

  很少看到一部书这样淋漓无忌地写出灵与肉、东方与西方、修持与放纵。它们透过令人过目不忘的情节和人物,更以内敛迷人的“张炜语式”表达出来。 最令人击节的是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好比钢刀出水般干净,闪亮锋厉,让整部书读来有一种快刀斩除般的痛快。干干脆脆,锤击石裂,碰撞出金星四溅。

  这样的一部书与这个时代相逢,当属一次不期而遇。它明朗又隐晦不彰,以超出一般的多义性而显得格外费解,这应该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我承认这种解读是吃力的,但又格外饶有兴味。太好读却又太费解,大概这才是《独药师》最为迷人之处。

 

创作谈:

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张 炜

  山东东部有一条河,南北连接了胶州湾和莱州湾,称之为“胶莱河”,河东地区即为“胶东半岛”。这里美女如云,还以盛产黄金和水果闻名于世,春秋 战国时期曾为富裕的齐国腹地,属于拥有渔盐之利、最早掌握了丝绸与炼铁技术的强大东夷族。李白向往的居住了仙人的瀛洲就在这里,诗人游历之后,感叹“烟波 浩渺信难求”。古往今来,因为财富争夺、寻仙问药,这里终成为一片交织了神迹与血迹的土地,上演了无数壮阔的悲喜剧,令人不胜唏嘘。

  这里是邱处机的故乡,道教圣地,也是佛寺最多的地区;在近代,基督教最早从此登陆,于登州西部(今天的龙口市)建立了医院和学校,西方文化影响 渐巨,以至于成为四大宗教对抗融合、新文化运动激烈博弈的前沿地带。半岛怀麟医院早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创办的协和医院20年;其新学崇实学校学子 由青岛分设机构转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由此留洋,后来又催生了齐鲁大学。辛亥革命北方最重要的策源地也在这里,北方同盟会支部即设于此,下辖北京天津及东 北三省新疆陕甘广大地区,主要领导人徐镜心即为龙口人。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常常提到的“南黄北徐”,“南黄”是黄兴,“北徐”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徐镜 心。

  徐镜心是孙中山的战友,共同于日本发起了中国同盟会,归国后身负重要使命,以烟台和龙口为大本营,往来于广大北方地区,发动革命,组织大小起义 无数,最后被袁世凯杀害时年仅40岁。孙中山一生仅为一个企业家题过词,即烟台的张裕葡萄酒酿造公司,因其老板系南洋首富,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巨大资助,被 誉为“革命的银行”。

  我作为一个半岛人,常要面对这里的“神迹”与“血迹”,为一代代奋争者而感泣。徐镜心好比革命党人一把最锋利的宝剑,是刺向中国封建王朝的利 刃,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一道深痕,后来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革命大将军”。他的半岛战友牺牲甚多,如王叔鹤就被清兵凌迟于龙口。怀麟医院救死扶伤,伊普特及 艾达,还有走向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崇实学子们,都不该被我们忘记。这些真实的人物后来分别在《独药师》一书中化为“徐竟”、“王保鹤”、“伊普特”、“艾 琳”、“季昨非”、“陶文贝”等等重要角色。

  为一代奋斗者书写,记下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法推卸的责任。写不出他们以及那片土地,也是我内心长期不安的一个原因。新文化 运动和那场革命仿佛远去了,但纪念却是永存的。在这纪念中,我们尤其不应忽略一些核心地带的核心人物。只要打开了那部封存的历史画卷,我们就会听到振聋发 聩的人喊马嘶。

  翻阅史料时,令我惊异的是,将一生所有热情与精力都贡献给了革命的先烈徐镜心,这位从史实上看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筹划起义大事的壮怀激烈的首领,竟然还于百忙中写了一部《长生指要》。这使我晓悟:革命先烈内心深处仍是极为珍惜生命的。

  半岛多么瑰丽,半岛多么伟大,半岛多么神奇。半岛上有一些倔强的心灵,我将《独药师》献给他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