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旧作《扶桑》折服高晓松首次“买艺”
严歌苓:我越写越自卑
去年新书《床畔》首发时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给捧场,现在20年前发表的小说《扶桑》重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又是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及书评人史航来助阵,文坛常青树女神严歌苓就是有这么大魅力。20年来,《扶桑》的拥趸很多,作为《扶桑》的铁杆粉,高晓松可不是光说不练,他拒绝了购买《西贡小姐》的改编权,却破天荒自己花钱买下了《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像《扶桑》这样的小说持续烧我,不断烧我脑,连钱也一块儿烧了。我看了这部小说想了很久,我觉得拍成电影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买下了《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
今年58岁的严歌苓在现场透露,《扶桑》的故事源自1993年自己看到的19世纪中期旧金山淘金时代最有名的华人妓女的图片。因为深感华人的屈辱遭遇而愤怒,严歌苓当时心里憋了一股气,“一天能写7000字,现在没有这股气顶着,可能写不了那么快。《扶桑》整个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句话——爱我吧,不要救我。”每新写一个人物,她都希望在自己的文学长廊里添一个新形象,“扶桑有一种顿感力,王葡萄也有,但王葡萄和扶桑完全不同,王葡萄是行动派。不要把我笔下的人物当成一个集合体来看待。”
即便名满天下,严歌苓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已经是个人物了,她甚至说自己越写越自卑,“其实我写作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因为我觉得我不写作的状态是不可爱的,我常常会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我不是很自信的人,我很怯懦,越写越感觉很自卑。只有今天写作了,我才会觉得有个理由来喜欢自己,这就是我为什么天天坚持写作的原因。记得写《陆犯焉识》时,我夜里常常跟我先生哭,我说我可能是这个题材选错了,不该写这个作品。”
写了那么多的爱情故事,严歌苓的爱情观就是,“你越不算计越能得到幸福和欢乐。我觉得不要太计较,别说这件事情该谁主动,是你追我还是我追你,或者你给了我多少,我从你身上得到了多少怎么怎么样。这其实是现代社会给我们的污染,如果没有这么多污染,就享受这份感情。感情来了,你就享受它,算计少一点,可能就会幸福一点。”
为严歌苓来站台的高晓松,对让他“热泪盈眶”的《扶桑》赞不绝口,“这是一部特别粗粝、特别有肌肉的作品,我太爱这个东西了!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女性,虽然生活在底层,但她不需要男人来救赎。我买下了《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兜里掏钱去‘买艺’。我就是一个‘卖艺’的,以前都是人家来我这儿‘买艺’,比如人家投资我拍电影,人家做唱片我当制作人,我都是挣别人钱。”
严歌苓的《扶桑》《无出路咖啡馆》《小姨多鹤》等都深深震撼着高晓松,“歌苓姐有特别厉害的地方,我多次跟她说我得向你拜师。看完《无出路咖啡馆》我都抑郁了,但她冷静地看待苦难和变迁,勇敢地面对笔下的角色;我一个男的,一下笔就对笔下人物充满了小布尔乔亚式的同情。就我个人的感受,一种文学是让你填饱了肚子很高兴,但过一阵子又饿了;而歌苓姐的作品则是把你掏空了,让你看见内心深处的东西。歌苓姐写了《扶桑》,那我就写音乐剧《Fu Song》,Song是歌的意思,Fu是全世界人都可以发出来的音。”不过,这次改编让高晓松哀叹,“《扶桑》改得我很痛苦,经常写得特忧伤。我特别期望要把《扶桑》拍电影时,我能帮着一起做。”
新报记者 仇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