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双重维度书写历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6日14:3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曾念长

  钟兆云创作了一部以抗日为题材的历史长篇小说,取名《我的国籍我的血》(福建人民出版社)。这个书名,或许已向我们透露了其写作的双重维度。“国籍”是一种身份编码,是一种凝固的、有案可稽的宏大话语,代表了一种不可更改的“历史真实”。而“血”是一种生物密码,是一种流动的、充满想象的个体实践,代表了一种重新创造历史的冲动。这大概就是作者预设的双重写作目标。

  精心布置也罢,无心巧合也罢,在这部以全知视角贯穿始终的小说文本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两个不同身份的写作者在交织说话。

  一个是冷静的历史叙述者。他穿梭于纷繁复杂的史料之间,试图将李友邦带领台籍同胞组成抗日义勇队在大陆参加抗战的一段史实钩沉出来。这个历史叙述者未必是个历史学家,却试图完成只有历史学家才感兴趣的工作,包括对纵横交织的历史细节的勾画,以及对隐含在这些细节背后的历史本质的揭示。为了驾驭这种叙述,写作者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完成从一个材料到另一个材料,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勾连与缝合,因而他的节奏是缓慢的,工作量是累积性的。可以说,这份工作事无巨细、苦多乐寡。

  还有一个作者则是充满了道德主义理想热情的诗人。他试图以诗性逻辑来重新想象、构建历史的可理解性,赋予客观的“历史真实”以某种道德温度,并揭示出历史学家不曾看见或无法言说的另一种历史本质。为此,这部小说出现了一个与李友邦这个真实人物具有对等意义的虚构人物——郑中原。借助这个虚构人物,作者完成了从历史叙述到诗性叙事的转换与挪移。在钟兆云的这部小说中,躲藏在诗性叙事背后的那个诗人,不是笼统意义上的诗人,而是一个对中国抗日战争革命史具有总体性关怀,且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人。

  不过,作者写作这部小说,是为了见证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李友邦带领台籍同胞在大陆参与抗战的史实,才是作者谋篇布局的主材和主线。作者在小说前面两章铺开以郑中原为主角的想象性叙事,不过是为了更加隆重地迎接李友邦这个历史真实人物的出场。在这部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之间,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临界点。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这是一条“黄金分割线”。这条线具有双重功能属性。其一是断裂属性,它在文本内部制造了一个错层,从而有助于我们在一条裂隙处进入文本的深处,进而勘探出隐藏在小说背后的两个作者和两种叙事逻辑;其二是连接属性,它将双重构造的文本焊接起来,从而整体呈现出一个文本内部可能存在的双重书写模式和双重观念世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