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12月22日,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重庆市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张者《桃李》《桃花》《桃夭》三部曲研讨会在京举 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及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总编辑应红主持。
2002年,张者推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桃李》,描摹当时大学校园里的学术生态和爱情故事。2006年,他推出“大学三部曲”第二部《桃花》, 试图寻找大学校园喧嚣背后的学术底蕴和道德坚守。2015年,三部曲最后一部《桃夭》问世,作家试图通过中年时期的同学会,呈现知识分子的精神质地。与会 者谈到,这三部曲既有勾连,又有区别。张者的作品能够敏感触及时代变化在人、在人性上的投影,以及对人文精神造成的畸变。大学既是社会的缩影,又是社会的 参照物。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赋予其创作更多的层次感:法律视角下的校园、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知识分子的困境和追求。从《桃李》到《桃夭》,小说延续着一 以贯之的戏谑、反讽,在这反讽背后又蕴藏着一种庄重。这庄重来自于作家对精神真相和对人性挖掘的深度、力度。30年过去,知识分子从天之骄子变成华美而易 碎的青花瓷器,他们在时代社会中的“突围和挣扎”代表了一代人的情感纹理和质地。张者的“大学三部曲”写出了他们在校园中的诗意、浪漫,同时也写出了今天 的失落、迷惘和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群体的成长、变化映射着中国社会现实的走向,烛照出人们共同的生存和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