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11月,由林州作家吕志勇创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凤舞未央:吕雉传》在各大网站开售。随着又一本新书上市,吕志勇的故事再一次传遍大街小巷。11月26日上午,记者见到了43岁的农民作家吕志勇。
从木工到作家
历经坎坷不放弃梦想
说起往事,吕志勇无限感慨。1972年出生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的吕志勇从小就酷爱写作。“只要一有零花钱,我就赶紧去买书。”吕志勇说,小时候由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很少,看书成了他最大的追求。初中毕业后,为了生存,他做过木匠,当过车工,开过小饭馆,在建筑队当过小工,也做过汽车配件生意,但读书和写作始终是他最大的兴趣,这个梦想从没有中断过。
吕志勇为自学写作,想尽了办法,没白天没黑夜地“爬格”、誊写、投稿,之后便是焦灼的等待……自学写作多年的吕志勇此前没有刊登过一篇稿子,他屡屡投稿,屡屡被退回,但他始终未放弃自己的文学梦。
吕志勇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1997年,第一篇小小说在《辽宁青年》发表,这极大鼓舞了屡受打击的吕志勇。当小学校长的大爷给吕志勇的母亲讲解了《辽宁青年》的影响力,吕志勇的内心重新燃起了熊熊的烈火。此后,他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成了真正的作家,并加入省作协。
坚持有回报
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吕志勇的写作进入了快车道,他的作品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他也成为《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60余家媒体和出版社的签约作家。“最多的时候,一年发表了400多篇文学作品。”他说,每隔两三天就会去邮政储蓄银行取稿费,时间一长,连银行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发表的文章多了,名气大了,上门找的人也就多了。”吕志勇说,早在2004年,他就鼓起勇气在市区开办了一家“银笔杆工作室”,准备“以文养文”。因为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他的“银笔杆工作室”也招揽了不少生意,一些文案策划、企业内刊、人物传记等都由吕志勇撰写。
“好的时候,年收入达30万元。”那一段时间,吕志勇“档期”总是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目前,他在同时创作两部长篇小说。吕志勇说,网文、电子版权、长篇版税、音视频版权、外地客户约稿等多渠道写作模式已经形成,他在文学道路上坚持创作,这不仅圆了他的梦想,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把自己“关”起来
一心一意搞创作
“为了潜心写作,我把其他方面的约稿全部谢绝了。”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创作环境,今年,吕志勇毅然关闭了给自己带来丰厚收入的工作室,一心一意投入到新书《凤舞未央:吕雉传》的创作中。
“创作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吕志勇说,为了写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吕雉,他潜心研读了秦汉史,对其中的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对当时的饮食、服饰、起居等细节进行了仔细研究,整部小说从构思、写作,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整部作品达百万字。此次出版的《凤舞未央:吕雉传》共21.3万字,为整部作品第一部。
小说在多个网站发售以后,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小说,文学性和历史结合得非常好,推荐大家读一读。”截至目前,该书网络点击量已超过十万人次。吕志勇说,他至今已在《北京文学》、《啄木鸟》等报刊发表35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等转载,出版的作品有《曝光》《商场无兄弟》《勤勉的昏君崇祯》《仁慈的暴君朱棣》《忠臣硕鼠和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