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作家东西再出新长篇《篡改的命》
首发式与本地读者互动
9月3日,东西新书《篡改的命》首发仪式于南宁“我在咖啡图书馆”举行。当天,到场的有广西作家黄佩华、凡一平、朱山坡、李约热、田耳、胡红一、蒋锦璐、张发财等。众文化名人与到场读者互动,氛围热烈
绝望与希望并存
《篡改的命》充满了浓浓的绝望——农村青年汪长尺高考录取被人顶替。他父亲汪槐进城抗争,意外摔成重伤。汪长尺复读失败,打工领不到薪水,讨薪被捅,婚后又与妻子贺小文进城打工,艰难度日。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他做出了惊人之举。
这种绝望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到十分难受。东西也承认小说里的这种绝望,“现在其实每个人都想改变命运,但这种改变是挺难的,这种改变的艰难每个人都可能面对,小说写的就是这种艰难。”
凡一平透露,以前妈妈的床头总是摆着治疗心脏病的药,最近也摆上了《篡改的命》,“我一直在观察我妈妈的阅读感受,汪长尺的故事引起了她的共鸣,于是我才认真看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东西的心灵秘史,也许汪长尺的奋斗、经历,也有东西的影子,只是东西成功了,汪长尺还在挣扎。《篡改的命》又一次展示了广西作家的实力。”
“在失望的故事里唤醒人的善良”
东西谈到写这本书的缘由。这些年,每次回到乡下老家都会看到同龄的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而他就像这些同龄人的家长一样开始担心这些人的孩子的命运,这触动了他心灵的一小块。但他同时解释道:“今天的社会,给草根很多上升的机会,汪长尺的极端没有普遍性,但小说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一点。”
创作中,东西坚持“跟着人物走”的写法,让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本书虽然没有像《后悔录》那样重写了6次开头,但是也开了3次头才定得下来”。东西在后序中曾表示,在写完这本小说后他对着电脑失声痛哭,但他现在不愿意对外展览这种痛,“我跟着人物走了两年,汪长尺开始是我的邻居,后来是我的亲人,现在成为我心灵的一小块”。
东西还谈到最近自己带着《篡改的命》出席了上海书展。出版社看到读者排的队伍一直延续到楼上时,心就定下来了。还有读者告诉东西,读了这小说之后,找修水管的工人,价格是30元,但自己给了他50元,结果修理工一整天特别开心,这位读者说:“我觉得要对这些人好一些。”东西说,这就是文学的附加功能,在失望的故事里仍需唤醒人的善良。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好几个章节用了流行网络语言来取名,比如“弱爆”、“拼爹”、“抓狂”等。谈到这,东西认为,小说的语言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不要拒绝好的流行网络语言,同时要敢于用这些好的语言。他说:“错过这些好的语言,很可能就像刘备得不到诸葛亮那样遗憾。”
广西人看广西作家作品
面对文友们对《篡改的命》的赞誉,东西显得十分冷静,他幽默地表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同时,东西也肯定了广西作家的整体实力,“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设立以来,广西作家已经出了5部长篇小说,按照计划还要再推出5部。其实广西的作家已经很争气,以前广西作家希望作品能走出广西,现在他们做到了,已经有作品出版发行到了韩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我们也希望广西读者能将拉得很长的目光收回来一点,关心一下本土作家的作品。”
从《耳光响亮》到《后悔录》,东西的作品很受影视圈青睐。他透露,已经有影视机构看上《篡改的命》,现在正在商讨中,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作家额外的收入。我写小说的时候,不会去想它如何改编成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