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学院 >> 作品 >> 正文
母亲来北京帮我带孩子了。
65岁的母亲,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一身的毛病。她来带孩子,对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然而,对她来说,给我们带孩子是她一定要 完成的夙愿,因为几个哥哥的孩子她都带了,只剩我的了。我们打算请个保姆,带孩子的同时顺便照顾她。谁知刚一提出来,母亲就像触电般地站了起来。
“要请保姆我就走。”母亲斩钉截铁地说。
“为什么?”我们傻眼了。
“请个人来,每个月多花几千块钱不说,还不知道放心不放心。电视上经常播呢,有的保姆拿针扎孩子呢。”
“您本来身体就不好,一个人带身体怎么受得了啊!请个人,让她伺候您,您就当甩手掌柜,只需要指挥她做就行了。”我们耐心地开导母亲。
“带孙子,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累。再说了,我这一辈子只会伺候人,就不会指挥人。”母亲的态度很坚定。
她的固执让我们沉默了。孩子现在6个月大,很听话,属于比较好带的时期,生活上应该没问题。但另外一些问题随之而来。母亲不识字,而且一口方言,妻子都听不懂,孩子的早期教育怎么办?
我们试图用这个理由说服母亲。母亲半天没有吱声,突然小心翼翼地冒出几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股电流瞬间穿透了我的身体。这是我拿毛笔写在墙上的诗,没事就给孩子读一遍。没想到不识字的母亲居然暗地里背下来了。
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只上过两年小学。在仅有的两年学校生涯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全校第一,只用两年时间就跳到了三年级。辍学后的很长时间, 她能把毛主席语录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能够唱100多首革命歌曲。然而,结婚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时间看书学习,唱歌的行为也被严令禁止,从此逐渐变成了文 盲。中间她也曾想重新学习识字,然而艰难的生计,以及抚养四个孩子的压力,填充着她生命中所有的空隙,以致她再也没能学会认字。她把我培养成了古典文学的 硕士,但她自己,甚至连孙女的名字也无法认得,更不要说背诗了。
“我老听你读就记下来了,但是里面的字多数都不认得。”看我诧异,母亲解释道。
“您还记得什么?”我有些激动地问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母亲一连背了两首诗。她说,这是在带我的小侄女的时候默默记下的。
我马上拿起毛笔,写下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母亲看了半天,只认识从一到十,以及“花”、“家”几个字。但是全诗她却能背下来。
我一下来了兴趣。索性就通过背诗教她认字吧。如果能教会她,她再教给孩子,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我一口气拿毛笔写了五六首五言古诗,字写得有拳头那么大,贴在她的卧室里,挨个念了两遍给她听。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有些吃力,发音也不准确。我反复地给她纠正。时间已经到了晚上11点,我告诉她早点睡觉,然后出来了。
虽然关了门,但我依然听见她在一字一句地念。看来,她当真了。
从此,只要晚上孩子一睡觉,她就拉着我,指着墙上不认识的字问我。她学得很费劲,因为几乎所有的字都要重新去认。一遍记不住,两遍。两遍记不 住,三遍四遍地问。单个字不认得,她就把整首诗的音记下来,再慢慢地认个别字。有些字她太难认,她就靠联想去记。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贴在餐桌上方的墙 上,“壶”字记了很久都记不住,她就看着桌上放的水壶来联想。我们惊诧地发现,她单独认一个字很困难,但是记一首诗却很轻松。她不断地背诗,我不停地写新 的诗贴在墙上。一个星期下来,母亲已经背了十几首诗。
也许是受我学古典文学的遗传影响,古诗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功效。他难以入睡的时候,别的办法全都失效,惟独背诗能让他很快入睡。他情绪不安哇哇 大哭的时候,一背诗他就能安静下来,盯着墙上毛笔写的诗目不转睛地看。孩子的反应也给了母亲更大的动力。背诗几乎成为她全部的业余生活。以前没事的时候喜 欢看电视,自从开始背诗认字,电视就再也没打开过。走在路上,不管看到什么字都要让我们教她读一读。
认字多了,她也敢往远处走了。有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出去锻炼身体,很长时间没回来,我们正要给她打电话,她的电话来了:“我找不到路了。”
我们吓了一跳,赶紧问她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什么建筑。她斟酌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说:“这边有个牌子,写的好像是生活广场。”
这下我们放心了,她其实离家并不远,过两个路口就到了,只是以前不认字的时候,只敢在家附近散步。
几个月下来,她几乎背了近100首诗。眼看快到年底了,她准备回趟老家,看看其他几个孙子去。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要和孩子们比比背诗。她要给 孙子们一个惊喜,也要督促他们好好学习。“我一个文盲都能背会那么多诗,他们天天上学的,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了。”她一脸骄傲地说。
我看着她苍老的脸上泛起孩子般的天真,忍着不让眼眶中的泪水落下来。
“照这个速度下去,三年后您可以跟北京的老太太对着骂街不吃亏了。”我整理一下情绪跟她开个玩笑。
“我吃饱了没事干,跟人骂街干吗。”母亲数落我。
“那,您可以达到读书看报的水平。鲁迅的母亲就是通过自学,能够自己读书看报的。”
“鲁迅,哪个朝代的诗人?”母亲看着我,一脸茫然。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