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学院 >> 作品 >> 正文

夜幕下的维也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8日16:3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方丽娜

  那是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夜,星空明澈,喧嚣散尽,维也纳皇城脚下的酒店和咖啡馆次第打烊,素日常去的几家露天啤酒园也到了清理餐桌、收拾烛台的晚景,心里不免有几分怅然。因为今夜,散文家王彬和太太羁旅途中,难得来到维也纳,只逗留一个晚上。

  老师万里来访,岂有错过的道理?我得了消息,即做好准备,只等电话一响,即刻赶去,将老师伉俪接来,陪他们看看夜幕下的维也纳。

  老师乘坐的旅游大巴从布拉格一路走来,抵达维也纳已是晚上10点,利用这短暂的一瞬,逛逛维也纳的夜景,倒也别有韵致。况且,两位老人虽经舟车劳顿,却神采奕奕,毫无倦容,欣然跟着我们一睹昔日帝国的风采。

  相对于巴黎和柏林,维也纳的妙处在于它的紧致和贵气。许多游历了西欧的国人,辗转来到维也纳时,常常赞叹这个城市的瑰丽、雄奇和舒适。穿过英雄 广场的石洞门廊,便一脚踏进奥匈帝国一脉相承的古建筑群。从13世纪开始,这里便是欧洲最显赫的王朝——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家重地。宫殿内外,涵盖了哥特 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所有建筑风格。昔日的帝国皇城,而今早已作为总统府和总理府,承载起奥地利国家形象和内政外交的重要使命了。

  在老皇宫的一面复式探檐上,威严的青铜神像和振翅凌空的金鹰石雕,在夜空下流溢着罗马帝国的遗风,抬头仰望,无不令人心生敬畏。1824年,这 座高俊而富丽堂皇的大门,特意选择在德国莱比锡大会战的纪念日落成。凭借这场战役,反法同盟首次击败了拿破仑,奥地利人民欢欣鼓舞,激动之余,打造了这座 美轮美奂的拱形建筑,以示庆贺,并且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家宫苑的一部分。

  老师感叹说:这座皇宫太壮观了,面积庞大,呈扇形向广场四周延展,是我所见过的最震撼人心的宫殿建筑群!

  那个时代,维也纳作为帝国的首善之区,不仅在国际事务中长袖善舞,也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独领风骚,其魅力撼动了整个欧洲。到了二战前夕,也是这座 巍峨的复式探檐,却作为希特勒“荣归故里”的观礼台,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那一刻,这里人潮如涌,欢声雷动,山呼海啸般壮观、热烈。当年希特勒曾怀揣艺 术之梦,来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却屡遭搁浅。谁能想到,这个穷困潦倒的艺术追求者,日后竟成了祸国殃民颠倒乾坤的枭雄!有时候,历史就是一场误会。假如这 个穷小子当时没有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之门外,不仅他个人的历史会重写,世界历史也将是另一个版本了。

  穿行于霍夫堡宫下的茜茜博物馆时,师母一眼就认出了长发披肩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雍容的宫殿,奢华的器皿,映衬着茜茜的绝世美貌,却掩饰不 住她满面的忧伤和沉郁。国人所熟悉的电影《茜茜公主》,奥皇与皇后那童话般的爱情和婚姻,不过是艺术家演绎的结果,与现实中的故事相去甚远。日常生活中的 茜茜,命运之多舛,只会叫人扼腕叹息。

  走出皇家宫苑,我先生说,找个地方喝点酒吧。这么说着,就到了市政厅背后的一条街上。几家酒馆的廊檐下,灯虽亮着,桌前的客人却起身做撤离状。 营业时间已到,服务生客气地冲我们耸耸肩摆摆手,表示很遗憾,他们要关门了。奥地利人就是这样,生意做得很有节制,即便是送上门来的钱,也有拒绝的道理。

  当然,昼夜服务的小酒馆总还是有的,比如街头这一家。刚刚坐稳了,老师便展开带给我们的礼物,是他的几本散文集。我赶忙把书摊开,请老师签字。 这是一家岁数不小的酒馆,廊柱和窗楣都像是大理石,与中世纪的建筑格调很协调。围坐在廊檐下的杉木桌旁,一面喝啤酒,一面听老师讲些文坛的趣事儿,感觉真 幸福!

  还是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期间,我曾随鲁院师生南下畅游绍兴、鲁镇等地。鲁镇那条著名的小巷子里,人潮如涌。同伴们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待我从林家 铺子里挤出来张望时,发现周围尽是些陌生面孔,顿时有些张皇。再一瞅,温厚谦和的王彬老师,就在我后头呢。这让我立时安稳了下来。那个时候,我和王老师还 不太熟络,并肩走了一小段路,竟不知说些什么。几年过去了,鲁镇荷塘边的杂草、青苔和古井都渐渐模糊,而王老师那张平易的脸,却始终刻在记忆里。

  关于写作和写作的本质,老师在酒桌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一年,他去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做调研。调研会上来了一位萧姓的家庭主妇,66岁了,喜欢写爱情诗。她在自己的《爱情》诗里这样写道:

  爱情,是登上天堂的天梯,

  我在天堂里等你,

  我在诗歌的诗句里等你。

  老师问萧老太太为什么写诗,她说,在别人打牌搓麻将的时候,她喜欢写诗来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她写诗不求发表,有时候别人抄了放在网上,被纸媒 的编辑看到后发表出来,却不知稿费该寄往哪里。老师说,在民间,这样的写作者很多,在源头上把握了文学的本真。老师告诫我: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写,悦己 悦人,宣泄真感情,决不要急功近利。

  夜已深,斯蒂芬斯大教堂的哥特式尖顶,在云端里若隐若现,而心头充盈着的是老师手里的《旧时明月》。没有人会想到,万里之外这张粗朴的方桌上, 正聊着与文学有关的话题。曾经的困扰与怀疑,寻觅与追索,都在老师的点拨下瞬间明朗起来。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似乎霎时移到了跟前,那一个个遥远而亲切的名 字,也在月下的酒杯里荡来荡去。

  送走老师,沿多瑙河一带驶向回家的路上。静谧里就着微弱的车灯信手翻阅老师的《水浒的酒店》。目光被书页里浔阳楼上朱红华表柱上的一行字勾住: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信步上楼,占了一个阁儿,一杯两盏,倚槛畅饮。

  我惊叹于老师笔下荟萃了那样多的天下名楼:开封樊楼,九江琵琶亭,浔阳楼,翠云楼,狮子楼等,并且伴着玉壶春、蓝桥风月以及三碗不过岗这样撩人 心魄的字眼。恍惚间,山脚下的林荫道上似乎冒出了林冲、宋江和鲁智深,忽而李逵也杀将过来……只可惜,老师来去匆匆,未得与我们到维也纳郊外的酒庄里坐一 坐,体验一把奥地利葡萄酒农的恬淡民俗,且敞开怀品尝一番酒庄里的烤肉和新酿葡萄酒。

  惟愿今夜的维也纳,连同夜幕下的小酒馆,在老师的记忆中留下浅浅的一撇。

    (作者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