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通往幸福之途(麦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1日09:55 来源:文学报 麦阁

  记得那是一个雨天,在一家咖啡店的角落里,我打开它———《贾科梅蒂的画室》,如打开一个散发着耀眼之光“高高的深处”。

  在那里阅读着,被暗暗击中的感觉。生命、艺术、生死、情感、疼痛———这出自一个三十岁出头、才在监狱里开始写作的曾经的弃儿、小偷和同性恋者之手,是什么赋予了他语言的准确和穿透力量?

  这样的一本书———再次让我感到阅读之美好与充实。

  “写作如非来自存在本身的迫切要求,他绝不多写一个字。而与他交谈的人往往是被他的沉默吸引,而不是被他的话语。一种长时间的、令人迷惑而充实的沉默,对话不时被沉默打断。”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会认识一个截然不同的热内———绝非离经叛道的破坏者,而是一个内在的、对语言有着近乎严酷要求的诗人。如同热内所迷恋的走钢丝的艺术,它如此危险,若走钢丝艺人不使肌肉运动达到一种完美的准确性,就会致残或摔死。

  在本书的内容简介里有这样的表述:热内论艺术的文字极少,本书收录的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是热内仅存的直接阐述自己的生命观和艺术观的文字。

  这“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除了《贾科梅蒂的画室》,还包括《伦勃朗的秘密》,《一本撕碎的伦勃朗之书的残余》 以及《走钢丝的人》。我因为阅读它们而有了新的思想;因为阅读它们而感觉自己有话想要说……阅读,这样对于一个人,难道还不够吗?

  毕加索称,《贾科梅蒂的画室》是他自己读过的最好的艺术评论。而萨特又说,热内向我们证明,天才并非某种天赋,而是人在绝境中开辟的山路……

  说到底,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同样的一本书,在每个人那里却又都不相同。事实上,每个人与一本书的关系都非常隐秘,有时甚至就像———男女关系。漫长的阅读过程,遇到一本书,能够心心相印,理解到一定段位,那么,必定可以相互照见对方。犹如另一种爱情。

  读到类似关于写作的文字,我内心都会暗暗升起波澜,都会像忽然被打了鸡血那样,兴奋一下。这让我似乎又对“我的写作”有了信心,找到了要将其“继续下去”的动力与意义。在时间里活着,阅读,写作,它们已然是我的一个支柱与牵挂。

  “学会跟孤独相处”,我仿佛是带着仇恨般的决心,再次写下它。

  据说,这是岁月中生命最难忍却又必须忍受的部分。每个人都一样,毫无例外。这是与生俱来的,带着强制性。

  而但凡强制的东西都会遭到对抗。于对心灵的滋养而言,所有的仇恨,也都需要缓解。记得在另外的阅读中,看到捷克著名小说家伊凡·克里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仇恨,你便能在内心打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或许,正是基于此,所以我阅读,我写作,我用它们来对抗孤独,缓解仇恨。试图走上“通往幸福之路”。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阅读与写作,都能使人走上“通往幸福之路”的。比如,伍尔芙说,写得好时,我感到忧郁也减弱了……她的定语是“写得好时”。“忧郁也减弱了”,我愿意这时的她,是在“通往幸福之途”中的。而我,能确切地说,看《贾科梅蒂的画室》的过程,我一定是在“通往幸福之途”中。

  让·热内,这位来自法国的作家,出生后便被遗弃,在教养院长大。流浪,偷窃,是他早年生活的主要内容。他曾多次被捕入狱,也正是在狱中,他开始写作诗歌和小说,如 《鲜花圣母》、《小偷日记》 等等。作品被纪德、让·科克托等人发现,叹为天才。他们与萨特等数十位作家联名向法国总统请愿,要求赦免热内。请愿获准,热内出狱以后,转投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女仆》、《阳台》等,声名鹊起。后参加社会运动,支持被压迫者的反抗。

  事情就是这样,艺术尤为这样,艺术最终只会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这样的人与艺术之间,总是心领神会。

  真正的艺术,除去违规、反叛、讶异,还必须用生命与血去抒写。

  “艺术是无国界的。最重要的是,它点燃你,而不是教导你。”而被点燃的过程,你一定在通往幸福之途中……

  (《贾科梅蒂的画室·热内论艺术》[法]让·热内/著,程小牧/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