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湘中革命的传神画卷——读长篇历史小说《墨雨》有感(德勇 梁育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0日10:11 来源:解放军报 严德勇 梁育清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场。作家莫美的长篇历史小说《墨雨》(作家出版社),用新闻家客观冷静的笔触,用史学家耙梳历史的严谨,用文学家丰饶生动的细节,真实呈现近百年前那场发生在湖南的浩荡的农民运动。一位文学评论家认为:“《墨雨》勾勒出了大革命漩涡中乡土社会无从逃避的撕裂与疼痛,真实得有一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的严肃创作态度,重拾了历史小说的尊严。

  历史小说的创作存在机缘。2003年,莫美在审读一部书稿时,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一个真实故事点燃了他心底的创作激情——1927年5月下旬,在涟源市杨家滩镇,农会委员长戴某组织人马到殷实户黄某家开仓分谷吃排饭,抓黄某戴高帽子游团,并用鸟铳击毙黄某。“马日事变”后的7月,武汉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分道扬镳,各地开始清乡。黄某在国民党军队中当连长的儿子带领一支小队伍迅即返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获农会领导戴某,在黄父坟前枪毙了戴某。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沉寂下来。

  这个发生在家乡大革命时期的真实故事成为久久盘旋在莫美心头难以释怀的一个巨大历史能量场。莫美不想臆测历史,为还原那段尘封近百年的历史,他开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到处寻找大革命时代的蛛丝马迹,前往双峰、安化、新化、湘潭、湘乡、长沙、攸县,甚至广东、江西等地收集当时的文献、报纸资料达数百万字之巨,弄清了当时的乡村治理结构、土地占有状况、地租及计算方法、粮食在春荒和秋收时的不同价格,甚至对当时长工的年俸和短工的日薪、教师的工资和军人的津贴也一一考察。浸润十年,功夫始成。读者走进《墨雨》,宛如置身上世纪20年代的湘中农村,历史风物、社会风俗、人情世故一一逼真呈现,这种历史现实主义写作让《墨雨》有着厚重可触、元气淋漓的历史质感。一直秉持严肃文学立场的作家出版社在出版《墨雨》时,也毫不吝啬地在小说封面显眼位置给予高度评价:“一部全景式描写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史诗作品。”

  文学是人学。历史小说除了叙史,还担负着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使命。《墨雨》里人物形象众多,但都个性独具,栩栩如生,作家力避刻画人物的同质化、脸谱化。同样是知识分子类型的农民运动领导者,梅思贤和鲁飞,前者性格内敛,深受乡绅家庭传统文化的束缚;后者则狂热激情,具有冲决一切罗网的胆识和血性。小说中,这两个革命者形象饱满、生动传神,互相映照、宛如双璧,足见作者塑造人物的深厚功夫。

  鲁飞是一位信仰如磐、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他目光如炬,丝毫不为土豪劣绅的温情面纱所动,在一派“温和主义”的声浪中果敢坚持彻底的土地革命;他血性勇敢,面对凶猛反扑的反革命白色恐怖毫无惧色,纵使严刑拷打仍初心不改,最终喋血长沙街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勇往直前的革命志士,生前却备受家人误解,牺牲后也得不到家人认同,在殷红的血泊里升腾起一抹悲壮色彩。

  成长于开明乡绅之家的梅思贤,虽然大学时代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接受了革命熏陶,并担任平安县农民运动领导者,骨子里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他却不敢公然反叛自己的乡绅家庭,农民运动初期表现出革命温和主义。然而,在鲁飞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意志也逐渐坚定。特别是农民运动遭受国民党的疯狂反扑之后,他在烈火锻造之中终于成为一块精钢,开始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决裂,并冲破腥风血雨,果敢走向井冈山。《墨雨》对梅思贤着墨极多,这个人物形象成为贯穿小说首尾的一条主线。梅思贤从幻想走向清醒、从优柔寡断走向意志如钢的性格成长历程,就是一部高度浓缩的革命者心灵成长史,极具标本意义。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认为:“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历史小说《墨雨》就是一部将土地革命史、民族心理史、楚地风俗史等诸多“秘史”熔于一炉的一部重要文本。古人说:“楚地多巫风。”湘中独特的民风民俗也被《墨雨》形神兼备地收入囊中,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游走在《墨雨》中,你可以听到插秧山歌、地方花鼓调,可以一睹地方色彩浓郁的打轿,还能领略以“中字树”为代表的风水文化。这种光怪陆离民间土壤的真实呈现,为读者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的楚风楚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