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幅微缩版的“文化文学地图”(丁振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0日10:07 来源:解放日报 丁振国
《最是书香》  陈华文 著  商务印书馆《最是书香》  陈华文 著  商务印书馆

  中国历来崇尚读书、善于读书,“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便是生动的注解。教育学家、全民阅读倡导人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作为一本文化与文学书评集,《最是书香》汇集了作者陈华文近五年来撰写的多篇读书评论文章,分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光”、“作家作品的人文之魅”、“外国文学的审美之维”、“海外学人的中国之思”四大部分,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如同一幅微缩版的“文化文学地图”。

  当今社会,不少人常常感叹世态炎凉、人心冷漠,可能和文学作品阅读缺位有关。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人的情感,给心灵带来温暖。现当代中国文坛,不少好作家和好作品是值得关注的。《最是书香》第二部分“作家作品的人文之魅”中,作者围绕孙犁、王蒙、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王安忆等人的作品,进行不同维度的评论和剖析。

  孙犁是从解放区走出来的老作家,同时也是爱书如命的“书虫”。《耕堂读书记》是孙犁晚期的随笔代表作,其文字干净洗练、思想深邃、笔力老辣。陈华文很推崇孙犁的这本书,在《读书人的精神榜样》一文中,极为赞赏孙犁所言的读书“四勿”:不做蛀书虫、不做书呆子、不为书本所束缚、不尽迷信书本。当然,陈华文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从一本书或者几本书为切入点,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传递自己的阅读见解与主张。

  陈华文的读书评论视野,并没有局限于国内作家作品,一些国外名家,也是他关注的对象。本书第三部分“外国文学的审美之维”中,他对托尔斯泰、马尔克斯、莫蒂亚诺、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人感到非常陌生(在海外却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他同样关注。他在阅读尼日利亚小说家奥克利的长篇小说 《非洲迷魂》后,一方面对非洲优秀小说家表达出佩服之情,另一方面也感叹中国读者对于非洲文学和非洲文明的关注远远不够,在当前开放的文化语境中,这是令人遗憾的。

  近百年来,中国文明与文化一直被海外学者所瞩目。海外不少汉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乃至试图读懂中国,其中有不少学者对于中国的认识深度,丝毫也不在国人之下。本书第四部分“海外学人的中国之思”中,主要收录了陈华文在研读海外学者关于中国主题的作品之后撰写的系列思考文章。书中提到的费正清、史景迁、伊懋可、易社强、福开森等人,都是“中国通”,这些外国学人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无不充满尊崇之情。

  当前活跃在国际文坛的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比尔·波特,上世纪90年代曾深入到中国农村、工厂和底层群众中间,创作了影响力巨大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江城》《黄河之旅》。他们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无疑是善意的。这些作品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一度起到了积极效果。陈华文对这些作品“评头论足”,其用意非常明显,理性引导读者,换个角度认识发展转型中的中国。

  读书评论这种文体,在部分学者眼中就是一种“边缘文体”,但作为面向大众的、引领全民阅读的读书评论,想写得出彩,或者写出精品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还须具备文学语言的掌控能力,希望《最是书香》成为读者的阅读操练。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