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途径(王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7日13: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强

  2016年高考之后,语文大作文题再次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谈笑品评之余,如果我们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加以比对,就会发现高考作文正在逐渐变化,形成新常态。

  以北京卷近五年的试题为例: 2012年的“老计” ,涉及“责任”“坚守”“理想”等话题; 2013年的“手机” ,思考手机乃至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014年的“老规矩” ,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015年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 ,则针对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体现家国意识,彰显生活品位;今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神奇的书签”则需要学生以书签为线索,展示自己的读书经历。

  这种变化,从形式来看,是作文的话题由宽泛转为具体,甚至就是大阅读中的某个延伸点,需要考生在文中切实地探讨某个问题,并由此延伸开去;从内容来看,则是现实意义与文化底蕴的凸显,或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或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同时,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阅读积累与文化素养。

  除北京卷外,其他省份的作文,也呈现出以上特点。比如,以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与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为代表,材料都由当下的技术热点出发,引申出“科技与人文” “现代与传统”等思辨性命题,作文题背后,涉及我们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根本性思考,可谓小中见大。又比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 ,显然是针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而言的,这其中又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系列在新媒体上爆炸的网络公共事件,它考查的是学生对新媒体时代的人伦之思,可深可浅,既有时代感,又缩小了文章的切口。全国卷一的“奖惩漫画” 、山东卷的“备好的行囊” 、江苏卷的“话长话短”等作文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人生、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命题的思考,这几个省的试卷,虽然在命题上没有像上海卷那样直接呈现出“时代性”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考生却不能不注意时代性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今年高考作文51 . 6 %的省份考“读书” 。以北京卷为代表的一类作文,就着重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文化积累。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个作文题是从阅读中延伸而来的,但是其写作绝不限于大阅读本身,而是由老腔“说开去” ,说到哪里呢?说到陈忠实与《白鹿原》,说到陕西粗犷有力的民风,说到物质和非物质的传承,说到秦汉之风,说到中华民族质朴却旺盛的生命力……从老腔的“象征”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发挥的空间极大。而“神奇的书签”神奇在哪里呢?材料提示了“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 ,那么这个“神奇”一定还是围绕着读书来展开。北京市2016年高考中,对于名著阅读不做强制要求,考卷中并没有福建卷、江苏卷的名著阅读题,可是其作文题却对阅读提出了刚性要求。没有阅读经验,这两篇作文就无从下笔。可以想见,随着北京市名著阅读教学的继续推进, “文化”和“读书”将继续在试卷中得到强化。

  北京卷之外,全国卷二的作文让学生论述“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也提到了“课外大量的阅读” ,命题虽然略显乏味,却直击要害,不留余地。天津卷则是从“阅读方式”的角度,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没有读书就没有语文学习,读书也是学习语文最有效而根本的途径。这一类题目直扣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考到了语文学习的“里子”即学生的素养,与当下“名著阅读”的教学改革相呼应,很好地发挥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把学生的视线从题山题海、答题技巧、作文套路中拉回到读书上。

  2016年各地高考的作文试题,明确了高考作文的新常态:命题切口小,涉及背景深,发挥空间广。一方面需要考生有深厚的阅读内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需要考生善于思考,关注前沿,反思时代。对于博学善思的考生来说,这个时代的作文试卷,正是高飞的天空,畅游的海洋。只有立足于素养的提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激扬文字,挥洒自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