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假如我们回到唐朝(冯立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6日09:11 来源:人民日报 冯立君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薛爱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薛爱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物质形体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但它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却会通过诗歌、小说、绘画以及各种各样的仪式等媒介的作用长久地留存下来,从而影响当时或后世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并最终成为民族本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译 者

  当漫步于奈良、京都的唐风建筑,或者翻阅散落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敦煌经卷,或是欣赏唐朝的精美壁画、俊逸书法时,你是否和我一样,有一种想要“穿越”回唐朝的冲动?

  论全民文化,唐不敌宋;讲世界帝国,唐比不上元。唐朝凭什么让我们倾心爱慕?这是我在读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一书时,不断浮现的问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源远流长,而有唐一代,则是中外交流的辉煌时期。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的丰富,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文化又发生着多么产复杂的影响。

  作者精通十余种现代和古代语言,这本书也包罗万象,不愧是中古博物学的翘楚。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近200种事物,通过这位汉学家的梳理介绍,一一呈现在眼前。无论走在长安的里坊街市、扬州的运河水道、塞外的果园牧场、广州的商贸海港……那琳琅满目的异域奇珍,你都可以叫得出名目,辨得清来源。一书在手,无疑就是一份“唐朝穿越指南”。

  书中描绘了唐朝社会日常生活的画卷。在长安西市上,蕃汉商贩用各种语言吆喝叫卖;东城墙边住宅区的酒馆里,“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大运河沿岸的城镇里,聚居着朝鲜与渤海国人的侨民团体,不仅得到了唐朝的保护,还享有某种形式的治外法权;一个时期,广州的外来居民甚至曾与汉人杂居一处、自由通婚。

  在这一切的繁华背后,离不开大唐盛世的宏大背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抑或在与唐朝并立的世界帝国中,没有一个能像大唐那样,废弃长城而敞开国门,用文明的魅力而非刀剑的锋利征服世界,并将以汉字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明一路传承下去。7至9世纪的欧亚大陆曾经有一系列的帝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但是只有唐朝形成了一个持续至今的汉字文化圈,而且只有唐朝不依赖武力,统辖着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区域,从而使长城变为其“内地”景观,丧失边界防御功能。

  正是有如此的国力作为保障,成就了从拜占庭、撒马尔罕一直到长安和洛阳的陆上丝绸之路,从奈良到广州、天竺以至大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长安、洛阳到涿郡以至于都斤山的草原之路,以及自洛阳南下扬州的运河之路,这些交通线编织在一起形成网络,将欧亚世界的物产都集中到了长安。

  作为美国乃至西方20世纪下半叶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撒马尔罕的金桃》无疑是薛爱华最好的作品,实际上也是他将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系统化而形成的总结性著作。这本书搜寻到有关唐朝300年间全部外来事物的记载,并分门别类地予以考释,其精深和广博至今尚无出其右者。书中也串联起从初唐、盛唐、中晚唐的不同阶段,随着国力的变化,唐朝对外族人的心态与政策的改变。这本书至今仍被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的必读书之一,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对于中古中国的文化影响方面,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历史爱好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