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殿堂楼阁说责任(郑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4日08:26 来源:人民日报 郑 虹

  《恭王府的博物馆之路》是一部既有翔实的历史资料又有恭王府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规划的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共分8个篇章,分别从发展规划、文物保护、展览展示、业务研究、文化活动、对外交流、公共教育以及文创开发等方面展开,这些内容,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展示了恭王府由王侯府邸到博物馆所经历的演变道路,从回顾、思考到展望,既有珍贵而又翔实的描述与回忆,又有近年来的发展和规划,使我们对于恭王府这座距今240年历史的王府禁地和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间(1776—1780)。在漫长的200多年中,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恭王府作为威严华贵的王府禁地,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进程;而作为辅仁大学时期,这里留下了如胡适、陈垣、鲁迅、张大千等众多文化学者和大师的足迹;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时,这里则不仅汇聚了新中国文学、音乐、美术、戏曲领域的大师如黄宾虹、张伯驹、梅兰芳、程砚秋等,更是成为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最高学府,培养出许多艺术家。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谷牧、李瑞环、李铁映以及李岚清等同志的直接批复和推动下,恭王府从搬迁、腾退到修缮完毕对外开放,历经了30余年时间。可以说,恭王府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是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取得的,也是几代“恭王府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文物保护篇中,我们了解到,恭王府自1911年到1937年曾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变故,小恭王溥伟为捍卫清王朝的君主政体,曾出尽王府中的古画珍玩,1000余件青铜器玉器瓷器以及各种摆件尽数变卖给了日本商人山中定次郎,并于1913年在纽约拍卖,致使这些珍宝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恭王府为向博物馆转变,自2009年起积极向社会征集王府旧藏文物,同时,也开始收集能够满足博物馆以及展览需要的各类文物文献资料和当代艺术品。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自2011年开始,他们不仅成功回购了1913年纽约拍卖时流失海外的旧藏——郎窑红荸荠瓶,还先后接收了北京海关无偿划拨的万余件罚没文物和艺术品,更有红学家周汝昌无偿捐赠的近5万件文献资料和个人收藏,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卢钟雄捐赠的20余件明清时期的中国古典家具和百部贝叶经,同时他们还接受台湾友人捐赠的溥心畬绘画精品数十件,并征集到溥心畬早年部分画稿及历代碑帖400余件等,藏品的数量和种类丰富起来了,藏品级别也大幅提升,由2010年之前的1000余件达到数万件,其中包括古典家具、书画、砚台、瓷器、造像以及古籍善本、老照片、皮影、唐卡、青瓷、紫砂、当代书画、摄影作品等数十个类别,初步形成了集文物、古籍文献、当代艺术品、民俗精品为主的收藏体系。

  在业务研究篇中,我们了解到,自2011年起恭王府首次提出“王府文化”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清史的一个领域来研究,明确了把恭王府建设成为王府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王府文物收藏中心与王府文献收藏中心的总体目标,逐步营造起“王府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使恭王府成为研究和展示王府和“王府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成立了古典家具、古建园林、福文化、紫砂文化、传统技艺、唐卡艺术等近10个研究中心,吸纳了近百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人才参与到恭王府的学术研究和业务建设,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交流、展览等活动,增强了恭王府的影响力,为今后建设发展扩展了外延,打开了空间;同时,他们还加大对有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了《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恭王府明清家具集萃》《清代王府资料汇编》《华府美宅》等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专著;承办了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以恭王府与《红楼梦》为代表的众多传统文化研究,丰富着“王府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如今,恭王府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面向社会、活在民众现实生活之中的文化机构。我想,对于走进恭王府的中外观众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穿越,传统建筑园林带来的艺术享受,感受更深的还有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所迸发出的活力与魅力。而对于恭王府的守护者们来说,他们心中感受最多的应该是,在继承、发展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恭王府的博物馆之路》的出版已超越了恭王府对本体的梳理,历史在这里停留下来,而传统与当代在这里“活”了起来。

  《恭王府的博物馆之路》:陈晓文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