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林语堂的婚姻(黄荣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2日10:2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黄荣才

  林语堂的婚姻佳话是他和夫人廖翠凤共同缔造的,但到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的时候,廖翠凤是林语堂感情湖泊中荡出涟漪或者生发波澜的第三人。林语堂最初是和家乡的赖柏英青梅竹马,爱得纯粹;然后是和陈锦端爱得心心相映却无法成为眷属,只是成为一辈子无法忘怀的精神高度。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婚姻应该说是陈天恩的功劳。当时陈天恩拆散了林语堂和自己女儿陈锦端的爱情,然而又把隔壁的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林语堂知道自己和陈锦端的爱情无望之后,接受了廖翠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廖翠凤是林语堂爱情无望后的现实选择。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哥哥也是朋友,他们“相交甚善”。林语堂后来应邀到廖翠凤家吃饭,他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在以后的日子他才从廖翠凤的口中得知,当时廖翠凤在数他吃了几碗饭。林语堂还记得当年他的衬衣脏了,是廖翠凤没有声张地拿去洗了。这些仅仅是细节,但林语堂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还充满温馨和深情。

  林语堂婚姻的特点是“爱情由结婚后开始,是以婚姻为基础发展的”,尽管爱情慢了一拍,但并不妨碍廖翠凤成为林语堂的生活伴侣。当年廖翠凤嫁给林语堂并不是一边倒的赞同,当年廖翠凤的母亲告诉廖翠凤“语堂是个牧师的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廖翠凤坚定而得意地回答说“穷有什么关系”?正是没有钱不要紧这样的心态让廖翠凤拥有了林语堂,这一锤定音让廖翠凤得意不已,成为她炫耀的理由,以后在上海提起这件事她还得意地哧哧而笑,并且以此作为自己胜过陈锦端的重要理由。

  林语堂和廖翠凤1915年订婚,但并没有马上结婚,而是一直拖到1919年,这让芳心已许的廖翠凤也不免心焦“林先生怎么还不来娶我呢?”1919年,林语堂和廖翠凤终于成为眷属,尽管林语堂最先中意的并不是廖翠凤,但一旦和廖翠凤订婚,他就把自己和廖翠凤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婚后不久,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把婚书烧了。他烧婚书的理由就是结婚之后,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用得着。这一烧,其实也就证明了林语堂和廖翠凤白头偕老的决心。在以后的日子,林语堂和廖翠凤携手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他还幽默地说“妻是外向的,我是内向的,我好比是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我们就这么互相恭维。气球无坠头儿而乱飘,会招致灾祸。”林语堂已经把廖翠凤视为自己人生的重心和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无论林语堂是生活落魄或者神采飞扬,廖翠凤都是林语堂安定的后方,把家庭、子女和林语堂的日常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妻是水命,水是包容万有,惠及人群的。”在林语堂的心目中,廖翠凤的宽容让他完全舒展自己的身心,比如廖翠凤宽容理解林语堂对陈锦端的真情,廖翠凤包容林语堂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这“三个孩子”玩得花样百出、廖翠凤宽容林语堂不去理发等等孩子气的撒娇,母性的光辉让林语堂更为感受到廖翠凤给予的温暖和柔情。自然,林语堂对廖翠凤也是呵护有加,在林语堂因为发明中文打字机而破产和因为把美元兑换成银圆遭受重大损失等等经济困难之际,廖翠凤曾一度存在恐慌心理,甚至念念叨叨,林语堂总是宽慰她说自己的笔还会写文章。也许这是琐碎的言行,但生活大多是由无数的琐碎堆积而成,惊天动地或者丰功伟绩那不过是偶尔存在的奢华。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日子沿着生活的轨迹存在,即使风风雨雨。对于年轻时的苦难,林语堂终生不忘,他无法忘记在美国留学时因为助学金被取消,最为艰苦的时候林语堂在一周内只能靠一袋麦片度日;无法忘怀在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廖翠凤为了捡一双好点的鞋子给林语堂穿而在废墟里走来走去;无法忘怀廖翠凤挺着大肚子在路边等着前去参加论文答辩的林语堂归来;无法忘怀廖翠凤自己忙活家务活的日日夜夜。“在年轻时同共艰苦患难,会一直留在心里,一生不忘。”“她多次牺牲自己,做断然之决定,都是为了我们那个家的利益。”如此的感恩跟客套或者矫情无关,而是内心世界的自然袒露和生命真情的流露。

  林语堂和廖翠凤尽管是父母之言的老式婚姻,但他们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在结婚五十周年的时候,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枚胸针,上面刻着《老情人》“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这种历经岁月汰洗的真情岂止是几句诗句能够完全表达。

  1976年,林语堂在香港去世,移葬台北林语堂故居后花园。后来,廖翠凤把故居和林语堂的图书资料捐赠出来,设立林语堂纪念馆。1987年,廖翠凤在香港去世。他们生的地点不同,但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地方却是相同。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依然是生活伴侣。(黄荣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