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行动比反思更重要(周飞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7日09:21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环境日,环保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与环境互动。环境塑造了我们,我们也塑造了环境。这种影响之深远,也许远超我们的想象。

  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名研究员用计算机模拟地球演化时,去掉“生命”这一选项,地球竟慢慢失去所有液态水甚至大气。看到演化结果,物理学家杨冬在震撼中顿悟:大自然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生命为自己建造的家园,就连我们认为是纯粹客观的宇宙物理规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生命出于自身需要而改造出来的“环境”。

  故事虽是虚构,道理却是明白无疑的:文明发展的程度越高,对环境的改变越大。

  人类社会早期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农耕文明阶段,小范围破坏的迹象频现。秦始皇建宫殿,就已闹得“蜀山兀,阿房出”,及至清代,皇宫竟找不到足够粗大的木材可作梁柱了。然而,农耕时代的人类限于实力,总算还只是“癣疥之疾”。进入工业文明,我们对环境的伤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了。

  而环境对我们的“回馈”也毫不含糊。世界文明的进程,早烙下了这种反作用力的印痕:两河流域是地球上最早驯化动植物的地区之一,原是人类文明的领跑者,因为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而让继承了其文明成果的欧洲占得先机;在美洲,由于人类在迁移过去的初期就将大型动物猎杀殆尽,导致畜力的缺乏,拖慢了文明发展的速度。时至今日,环境更是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将人类置于困境——这取决于我们伤害它的方式——温室效应、空气和水土污染、生化危机、核冬天……

  所幸,每个人都已开始重新反思我们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反思几乎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一种“思维的背景”而无处不在——本期三篇书评,本属于历史研究、心理学与经济学、纪实文学的范畴,看似与环境并不相干,然而几位作者却不约而同地将这种反思带入其中。但是,比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塑造永远不会停止,所以,我们才必须寻求一种良性的互动方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