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从自然之美建构当代诗歌的民族美学(丁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2日11:59 来源:甘肃日报 丁鹏

  随着诗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草根集》《自然集》的出版,李少君诗歌“自然”的美学原则和特质受到不断深入的讨论和阐述,诗人因而被誉为“自然诗人”。

  然而,诗集《神降临的小站》的出版,尤其是《时代关键词》《虚无时代》等众多新诗所表现的变异与新质,如直面现实的责任意识,透视时代的批判精神,反讽和夸张的风格特征等,突破了批评家面对李少君诗歌文本时原有的批评框架。那么,这本诗集是否暗示了李少君写作的某种转向?通读李少君以往和当下的全部文本,我们仍然能够发现某种一以贯之的,以前被“自然”的品格所遮蔽,后来愈发显扬的诗歌创作主题——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

  在李少君的诗里,自然是相对现代化大都市而言的。众所周知,肯德基是美国跨国连锁餐厅,世界第二大速食连锁企业,象征资本的神话。而资本又是都市的核心。《那些无处不在的肯德基餐厅》一诗,诗人带领我们进入“阴雨绵绵之夜”的肯德基,指给我们由“那么多的潦倒者”和机器般的服务员所构筑的“城市日常景观”;指给我们“大都市的匮乏”——“两个才十四岁的小情侣能去的地方/就只有离家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的肯德基餐厅了”。

  李少君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聚焦于对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关照。手机是高科技产物,尤其智能机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交方式、思维模式、精神面貌带来了全方位深刻的变革。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隐藏在智能背后的高耗能。《在纽约》一诗中,诗人写道:“他们中的一些,掏出一个四方形的小盒子/按个不停,闪光灯的光柱/撞到了玻璃幕墙上,然后反弹回来/直接命中他们的穴位/让他们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在《并不是所有的海……》《上海短期生活》等诗作里,诗人继续解剖现代化问题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诗人痛斥道:“地球已千疮百孔,还需要我们踩个稀巴烂吗?”(《新隐士》)亦哀叹于:“如果没有微信,这个大城市将何其寂寞/新人类都将无所事事,被忽视被遗忘。”(《三里屯》)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参照,诗人标举“自然”:“在山中,万物都会散发自己的气息/万草万木,万泉万水/它们的气息会进入我的肺中/替我清新在都市里蓄积的污浊之气”。(《山中一夜》)

  诗人所推崇的“自然”,是诗意化的自然,所召唤的“神”,是拥有自然精神的诗神。这在诗人发表于《绿叶》2009年第9期的文章《自然是庙堂,诗歌是宗教》里可以找到根据:“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庙堂,大地是道场,山水是导师,而诗歌就是我的宗教。”

  而在诗人推崇自然之美的后面,其实蕴含着对当代诗歌民族美学的探索和追求。实际上,对于李少君来说,这是他一以贯之的理念。

  1992年第4期《天涯》杂志发表了李少君三篇文章,《中国的月》《中国的秋》《中国的爱情》,分别从空间、时间与人三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民族性问题。24年后,我们惊喜地看到李少君所创作的“中国的诗”。其中《并不是所有的海……》《平原的秋天》《良人》更以诗歌文本的形式令人惊喜地呈现了“中国的月”“中国的秋”和“中国的爱情”。这种一以贯之的对重建民族美学,尤其是重建民族性诗歌的追求与探索,表征了李少君诗歌理论与文本的自足与完整。

  民族性诗歌基于民族文化认同。作为现代文化“故乡”的古典文化就成了李少君重建民族性诗歌的重要参照与资源。李少君表示自己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诗集中近乎随处可见,如采用古诗句式的,“在尚湖边喝茶,看白鸟悠悠下”(《上海短期生活》)、“推窗纳鸟鸣,浇花闻芳香”(《隐居》)等。有些具有古诗的兴象,有些是对古诗的戏仿,使我们看到古诗在当代诗中的某种回响与变奏。

  当然,诗人重建民族性诗歌所参照的古典资源远不止于古诗,体现在本诗集中,还包括以儒(如“诗教”传统)、释(如禅诗)、道(如隐逸思想)为代表的古典哲学等极为丰富的古典文化。

  我们应看到,相对于“现代”而言,古典也是反思现代化的重要参照;从重建民族性诗歌的角度而言,“自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李少君通过自然与古典,即空间与时间两个向度来解决反思现代化与重建民族性的重大问题,以此建构自己诗歌王国的法则与守卫,最终试图为当代诗歌确立一个民族美学的追求方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