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经典新童谣,为何总是“难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2日11:57 来源:河北日报 刘 燕

  童谣在文化传承和儿童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童谣?在传统童谣深入人心的同时,新童谣创作现状如何?在当今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如何进行新童谣创作?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童谣创作现状不容乐观

  “童谣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可以说,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会留下童谣的文化痕迹。令人担忧的是,在传统童谣深入人心的同时,新童谣创作现状不容乐观。”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阅读推广人袁晓峰坦言,那些“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之类的童谣儿歌,一直传诵至今,但是在儿童教育越来越得到家长和社会重视的今天,有趣和能够广泛传播的新童谣却越来越少。“孩子们喜欢念的童谣,也就是当年流行的那么几首。”

  记者搜索“当当网”的少儿书籍畅销榜,连翻十余页,几乎寻觅不到童谣的踪迹。“尽管一些新童谣的创作大赛在各地经常举办,但组织创作、评比展示之后,这些新创童谣就无人问津了。”袁晓峰无奈地说。

  “在我们小时候,一首童谣会带来无限乐趣,而现在的小朋友,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太多了,童谣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王林对“童谣式微”的现状非常担忧,“童谣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一遍遍地唱念童谣,能帮助孩子们培养想象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

  “一直以来,童谣都与幼儿教育紧密相连。”邢台县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樊青芳表示,童谣应该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洗手、排队、做早操,甚至摆放桌椅,孩子们做每件事都应该有专门的童谣可唱,“那些浅显易懂、重点语句反复出现的童谣,对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帮助很大,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诵读童谣,不仅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好处,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儿童文学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胡克夫认为,在当今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新童谣创作短板迫切需要补齐。

  让新童谣创作传播成为一种风气

  什么样的童谣才是好童谣?儿童文学家金波认为,好的童谣应该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童谣不要生硬说教,不要讲很多道理,形象化、口语化的童谣最受小朋友喜欢。

  “现在一些新童谣往往脱离生活、没有童趣、太注重教化功能,这与童谣创作者长期形成的僵化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杨立华认为,目前,童谣创作处于尴尬地位,很多人认为童谣是给学识字的孩子写的,是哄孩子玩的,因此在儿童文学界一直地位不高。“一直以来,童谣创作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方阵,凭兴趣、业余写的比较多。其实童谣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童谣应该得到正名。写童谣很难,尤其要符合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在诵读间就能铭记于心,它的语言要口语化,还要有趣味性。”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首部“新童谣原创绘本系列”图书。该图书由我省剧作家杨舒棠创作完成,书中的100多首童谣是杨舒棠从事童谣创作30多年积累的结晶。

  谈到新童谣创作的发展之路,杨舒棠认为,童谣真正的创作者、传播者是广大群众。以前很多童谣,不是先创作再推广,而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劳动中慢慢生发出来的。要积极鼓励儿童文学作家、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拿起笔来,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童谣,让新童谣创作传播成为一种风气。

  “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童谣出版物形式多样,在纸质读物之外,要千方百计创造新童谣的传播和交流平台,通过广播、电视剧、网络等媒体,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等,让家长和孩子们慢慢熟悉认可这些新创作的童谣。”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刘殿波表示,读者是需要培养的,好的童谣作品推出后,要真正走到读者当中去。编辑、阅读推广人要带着这些新童谣深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去,引领孩子们诵读新童谣,让这些新童谣中的优秀之作能够成为经典,在一代代孩子们中间广泛传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