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明废墟上开出的儿童阅读之花(方卫平)

——从《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说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31日11:21 来源:光明日报 方卫平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德]杰拉·莱普曼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德]杰拉·莱普曼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德]杰拉·莱普曼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文化视角】  

  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中,有一部杰拉·莱普曼的回忆录——《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讲述了一个在文明废墟上开出儿童阅读之花的故事。

  一

  在世界儿童文学界,谈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和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几乎无人不知。前者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出版、推广等为基本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的设立和评审机构;后者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儿童图书馆,在全球儿童文学专业爱好者中广为人知。今天,IBBY的许多与童书有关的活动享誉世界,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古老迷人的馆址布伦敦堡则静静矗立在慕尼黑市一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和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看着这一切,我们或许难以想象,就在半个多世纪前,在欧洲的反犹大屠杀结束不久,杰拉·莱普曼,这位纳粹执政期间被迫逃亡英国的犹太裔德国女性,选择回到战后的德国,并在战后那一片文明的废墟上,启动了了不起的儿童阅读事业。

  杰拉·莱普曼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士。二战结束后,当她接受美国军方邀请,回到令她悲喜交集的这片故土时,她的官方身份是美军占领区“妇女儿童文化和教育需求问题顾问”。但她很快从这个头衔和工作里,发现了一项令人振奋的事业——她想要借助儿童图书的通道,让那些茫然无措地站立在战争造成的文明废墟上的孩子,重新走进那个本该属于他们的色彩斑斓的阅读世界。

  在一片被深深的饥饿、绝望和无家可归的情绪——这个“家”既是物理空间的,又是精神层面的——所笼罩的战后焦土上,要实现这样一个理想,其过程何其艰难。二战后的德国千疮百孔,对当时流浪街头的许多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可能是一片可以果腹的面包,而不是一本有故事的图书。然而,在莱普曼看来,饥饿的灵魂和饥饿的身体一样需要食物。而在一个“一切道德准则都被颠覆了”的废墟时代,优秀的儿童图书或许能够为“保护孩子”,尤其是保护孩子的未来,架设起一座特殊的桥梁。莱普曼女士本人就像一个孩子,怀揣着这样一份天真的热望,一路前奔。她的天真注定要面对各种现实的打击。然而,生活有时多么奇妙啊——她就那样天真而热忱地冲过一切障碍,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把一个个信念和灵感变成了现实:先是举办了一场成功的国际儿童图书展览,接着建立了一座影响深广的国际儿童图书馆,再后来创建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紧接着又设立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

  一切都验证了莱普曼对于儿童图书在童年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判断。尽管尚处在战后生活的艰难和困厄中,3万册儿童故事《公牛费迪南》一经印出,不但成为图书展览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要看”的心爱读物,也很快“在柏林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一眨眼工夫,它的首版就售罄”,而且,像所有珍贵的生活物资一样,它在黑市上也“变成了抢手货”。寒风乍起的秋天,孩子们披着单薄廉价的棉衣,甚至穿着薄纸板做成的鞋子来到图书馆,生活的困顿不曾阻挡他们前来阅读的热情。这些孩子对书籍的饥渴与对食物的饥渴几乎一样强烈。读着那份从他们耐受饥寒的身体里荡漾开来的小小欢乐,我们几乎要微笑着落下泪来。

  二

  书籍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欢乐,它也塑造着战后德国的童年。优秀的儿童图书似乎以一种自然而奇特的方式,激发和强化着孩子们生活中的积极方面。那些沉浸在阅读欢乐中的孩子,尽管还为日常生活的困窘所缠身,却本能地懂得并实践着礼节的尊严、等待的耐性以及真诚的感恩。他们的理性和自制超出了许多成年人的想象。我们也可以说,儿童书籍对于童年的塑造力,同样超出了许多成年人的想象。

  这份塑造童年的力量,也在有力地影响并塑造着成年人的生活。当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们排起长队,静候在展览馆门前时,莱普曼理想中亟须创建的那个“相对有序的环境”,正以孩子为核心渐露雏形。对“是否允许以前的纳粹分子进入展会”等问题的反思,则充分彰显了一种文明的理性精神对于文明之恶的征服,那也是优秀的儿童图书试图传递给孩子们的一种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那些曾在战争中遭受德国侵略的国家也在莱普曼的真诚约请下,为书展寄来了他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历经浩劫之后,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不是以一种仇恨取代另一种仇恨,而是懂得从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人,理解文明,进而懂得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塑造人和人的文明。读着这些细节,我们会深深明白莱普曼所说的经由孩子“把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逐渐纠正过来”,以及“孩子会给成年人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儿童图书促进国家间的理解”等话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深意。

  或许,这也是儿童文学以及与儿童阅读有关的这项事业会吸引如此多的人为之倾心倾力的原因之一。在莱普曼开启的事业中,参与其中的人们包括作家、学者、出版人、教师、科学家、政府官员、军人等等。事实上,如果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和推动,不论儿童书籍还是儿童阅读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看,莱普曼笔下由儿童图书所架设的这座“桥梁”,不仅连接着不同地域、语种和文化的童年,也连接着不同职业、志向和生活方式的人们。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国家,对于全世界,“童年”是能够把我们所有人联结在一起的一种力量。(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