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家国情怀的图文书写——我写《家书》(陈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31日11:18 来源:光明日报 陈晖
《家书》插图《家书》插图

  【绘本阅读】 

  绘本《家书》出版后,我有一些机会跟大人和孩子共读,更多的时候是听到看到读者谈及他们阅读时的感受,他们说这本书让他们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他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作品是不是写的我自己家的故事。这本书并不是我们家经历过的事情,是我们民族经历过的事情。

  用绘本的形式写《家书》,也是因为我不认为绘本只适合讲述幻想的、轻松而有情趣的故事,或者只有这样的绘本才适合孩子阅读并享受绘本阅读的快乐。我想尝试一本原创的绘本,以精简的文字,表现战争、牺牲、怀念这样严肃而重大的主题。我不能也不愿意回避战争的残酷与伤亡的惨烈,但考虑绘本画面的直观表现,考虑儿童的接受与理解,我需要重点构思如何在儿童绘本中表现牺牲及牺牲带来的巨大创痛。我想,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危难时刻,军人慷慨赴死乃职责所在,但他们对妻儿的爱与想念、不舍与牵挂,必定深刻地印在他们在战争中血与火洗礼的每个瞬间,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战士与家人之间的至死不渝的感情,死亡与永别都不能隔断的相互思念,还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舍身取义、家国一体的信念与情怀,是烈士及烈士家人英勇与坚忍的源泉,是作品表达的重点及主旨之所在。

  《家书》通过父子绘画这一戏剧性情节串联作品,考虑了绘本呈现形式的特殊效果,更借此架构作品故事的核心张力,一对未曾谋面的父子用画笔、也用内心的情感为对方画像,借助时间和空间的隔绝与贯通、积累与沉淀,实现作品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最后一个情节的设置也是要表达这种血脉的世代承接与延续,孙女最后出版“家书”,是晚辈对长辈表达的纪念,也是国家与民族对先烈的祭奠与缅怀的隐喻和象征。作品故事中的祖孙三代有名而无姓,就是想要用概括与代表的方式,向抗战中牺牲的为数众多的无名英烈致敬。

  《家书》的画者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我写故事的同时给出了一些画面构图的建议,但他们显然有自己的创意和表现力,这部绘本因此较好地实现了图文的共同讲述。他们以写实而朴素的画风,黑白的基本色调,传达故事内容的图画细节,很好地配合了文字有节制的呈现与表达。整个故事的文字只有200余字,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为读者预留出想象、感受、理解、思考的广阔空间。

  在一个童书展上我曾经注意到有一对外国老年夫妇,认真地翻看着《家书》,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国家是否有过战争历史,但我相信作品中表述的情感,是所有经历过战争或者对战争有了解的人感同身受的。我也曾和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共读《家书》,短短20分钟,他在图文阅读中就发现了很多故事内容,并注意到了其中的意义表示:比如悬挂在墙上爷爷奶奶的结婚照在书中先后出现了五次;比如父子画展不仅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很可能还是纪念爷爷的百岁诞辰。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个眼光敏锐的读者告诉我作品的最后一页,《家书》的封面出现在画面里的书桌上,那一抹肃穆的蓝色是整本图画书内文中唯一的色彩。我也把《家书》送给了我78岁的父亲,他一页页翻看这本书,在结尾处他告诉我说,这是画出来的一本小说吧。并指着《家书》最后一页的一幅肖像——画家有意放进去的,对我说:“这好像是你哦。”父亲已经有了一些阿兹海默症的症状,但他在作品中认出了女儿。这就是血脉亲情。经历过战争创伤、经历过失去的人们懂,没有经历过的也能够理解,只要他们心中有爱。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