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乡土之“愁”(李骏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30日08:49 来源:文艺报 李骏虎

  那些年,农村的日子过得艰难,我们用远古祖先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在天地之间耕作。未曾改变分毫,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田野尽头的村落里,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家家户户的灶屋里,干柴在炉火中噼啪作响,各种木柴和秸秆的烟气缭绕在一起。邻里斗气,夫妻拌嘴,婆媳打架,有人想不开了,就从门背后的旮旯里提出一个棕色或白色画着骷髅的瓶子来,喝下剧毒的农药。自杀是一种传染病,会一连好些年都有人这么干,有时一年会有两三个,仿佛喝下去的不是呛鼻子的农药,而是一碗凉水。村里人也不会说“自杀”这么时髦的词儿,当被问及某人怎样死掉的,只会轻描淡写地回答一句:想不开,喝了毒药了。比起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大家更重视的是他的葬礼,一个人的死亡就成为一个村庄的节日。上苍是公平的,所有人都只被赋有一次生死的权利,因而生命是最宝贵的。然而生命又不是同样宝贵的,有时候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别人不当回事,自己也不当回事。《众生之路》写的不是生命的宝贵,而是生命的卑微。

  我在理智上一直不能接受的,就是农村人对生命的漠视,对别人更对自己。他们内心充满着对自己的蔑视,我做了18年的农民,从小到大,听的都是这种话:“咱一个受苦的,咋都行。”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不是散尽家财救命,惯常都是带着平静而温柔的笑容慢慢地说:“活几天算几天吧,别拖累娃娃家。”造成这样对生命的态度,当然物质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种对死亡的超然却是一辈辈留传下来的。这些习惯了吃苦并且安于命运的人们,他们对自己那样马虎,但他们对乡村的礼仪却相当讲究,有时讲究到苛刻的程度,他们对于文化的景仰也是发自内心的,谁家娃娃学习好,一家子会跟着受赞誉。除了红白喜事的聚会帮衬,邻里之间借东还西,生产工具基本上是通用的,牲口也是通用的,甚至有时候连劳力都可以借,形成一个共同劳作、为生存齐心协力的大同世界。我在想,现代人对乡愁的情结并非是一种矫情,当我们都被禁锢在森严壁垒的水泥森林里,那种对曾经的乌托邦式的乡村社会的怀念是真诚而美好的。

  我曾经历工业大潮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亲身参与对工业污染的斗争,为此差点被人设毒计陷害。当一块春播秋收、自给自足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一个大工厂,它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刺激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垮毫无免疫力的乡村秩序,对农民脆弱的内心更是摧枯拉朽一般。被乡村文明维护了几千年的生活秩序和道德准则瞬间会被冲垮,世道人心也为之改写,原本远亲不如近邻的乡亲,也会为之结仇。

  中国工业过度过速发展,导致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迅疾崩溃,当我们回过头来想挽留精神家园的时候,它美丽的背影已经成为了乡愁,永恒的乡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