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以文学经典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韩丽梅 张鹏燕 王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7日09:19 来源:河北日报 韩丽梅 张鹏燕 王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经典凝聚了古往今来思想文化的结晶,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经典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文学经典以其诗性和情感性决定了它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文学经典阅读与其他途径一样,是承载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更生动的渠道。深入开掘文学经典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正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挖掘真善美的主题,使培育内涵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特立独行的概念,它根植于传统文化。文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真善美的主题是文学经典亘古不变追寻的真理。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以文字为工具反映社会现实、心灵世界与人类智慧的艺术。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至真至善至美的思想理念与价值判断。文学经典的内涵与真谛就是真善美,是人本、人性、人道等精神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索,文学经典通过形象、情感、审美、艺术的方式传递人类最本真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与核心价值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内涵有着深度统一性。“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文学经典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切进步文学家竞相追求与攀登的艺术高峰。《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无数传颂千年的文学经典,深刻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论语》中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富强理论;《孟子》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友善思想;陆游《示儿》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句;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求真求善求美是文学经典的重要母题,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的瑰宝,经典作品跨越民族、地域、时空,深刻影响人类思想价值观与社会政治文化,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式方法。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培育引领更加鲜活。蕴含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深刻的生命体验的文学经典能够直接走进人类心灵,并留下恒久的印记。文学经典区别于其他德育教材之处在于,其能把握人性中的核心本质,能让人类强烈地感知到一种崇高的、理性的、必然的人性。文学经典阐述的典型事迹与塑造的典型精神,传播的是最广义的美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在调节人类追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人类建立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理念与动力,后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发现与接受文本中所蕴含的多重价值。例如金一南创作的《苦难辉煌》堪称当代纪实文学的典范作品,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一组组镜头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整部作品贯穿了一种献身使命的激情与伟大崇高的责任感,用真实、真理、真情影响读者。作者将苦难的历史看作是一份难得的财富,让这份财富焕发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芒。作品中传达的对于共产主义的执著信念以及最能凝聚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元素,感染教育着无数读者。

  运用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培育过程更富有感染力。文学经典既具有史学的高度与可信度,也具有文学的可读性与感染力。文学经典是透过艺术的、审美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其文化价值的,文学语言具备自由的、超功利的、愉悦的艺术特质,以一种内置的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效果来对人类的思想与精神进行引领与影响。深刻的思想只有寓含在丰富的形象中才能放大,形象凭借个性化的语言形式才能实现其艺术性。像钱钟书的《围城》、陈忠实的《白鹿原》、老舍的《骆驼祥子》、梁斌的《红旗谱》、莫言的《红高粱》等文学精品,文学语言独具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既可以惜字如金,又可以泼墨不吝,使真实情感自然流露。像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如火山爆发般喷射出呼唤新生的诗句,冰心的《寄小读者》以童言童真传递“爱的哲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迭声词的连用佐证了文贵自然的魅力所在。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才是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文学经典深刻思想的载体,具备艺术感染力的经典阅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艺术媒介。

  发挥文学经典的传播力,使培育效果更具大众性和持久性。文学经典作为精神产品只有进入传播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文学经典本身文体资源丰富,其深刻主题可以通过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等形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改编的方式转换为影视创作的内容资源,搭载影视传播的平台,顺利实现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文学是影视的基础,影视可以强化文学的效果,影视与文学联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价值观的传播。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变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发展和广大受众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增强了作品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从作品中获得美的熏陶。《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康熙王朝》《三国演义》等历史剧在美国备受欢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仅优化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还将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与传播形式。优秀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持久影响力。

  文学经典来源于生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通过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传播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主力军和主阵地。文学经典也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使命与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之一。文学资源应该也必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