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位卑未敢忘忧国——长篇小说《三兄弟》读后(刘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3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平

  古音的长篇小说《三兄弟》以敢于真实地面对生活的勇气,以饱含激情的人生态度融入时代发展洪流,透视社会人生百态,详细记述了时代的变迁给每个人带来的巨大变化。作品重点描述方中平、杨天石、刘长顺“三兄弟”传奇的人生际遇、起伏的事业升迁和执著的理想追求,展示了他们触目惊心、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喜剧,由此折射出中国社会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不平凡的时代进程,是一部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浸透着作者心血的佳作。

  罗曼·罗兰说:“伟大艺术家永远是自己时代的眼睛,时代通过这只眼睛来看自己并且见到了自己”。《三兄弟》正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在描述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发现了时代精神,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饱含激情的文字触动了读者心灵,使他们看到了时代发展的宏图、社会前进的动力和人性成长的激情。

  作品通过“三兄弟”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三种人生形态。方中平的成功,在于他的励志奋斗,也在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和严于律己的人格品质,更在于他思想上的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为此,他可以跨越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超越种种委屈,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如因为他“背着个资本家成分”,申请入团不被批准,考大学通不过“政审”,他也不灰心,不气馁。他一方面用功苦读,一方面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在得到长辈学者齐守仁的指点之后,他心里更亮堂了许多,思路也大大扩展。在关山机械厂,他凭着突出表现,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一家大型国企的领导者,虽历经诸多风雨波折,始终信心满满,鞠躬尽瘁为国家效力。而刘长顺的成功与失败所折射的是另一种人生形态。他曾经努力奋斗过,且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在经济改革中他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从一个普通工人发展到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曾经风光一时。但他思想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小富即安,见利忘形。有了钱便为所欲为,嗜赌成性,在昏天黑地之中葬送了整个家业,败落后才重新认识了自己。杨天石的折戟沉沙也是如此。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他的人生道路一直很顺利。然而,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使他飘飘然起来,不知人生的风雨之苦,更不懂得珍惜。身居高位后便利欲熏心,贪欲的膨胀撩起情欲泛滥,忘记了人生根本,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三兄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还在于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美感。作者在描写人物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既增加了作品的哲理意味,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厚重感。小说明显继承并发扬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关学”精神。作品重点描写的齐守仁这个人物就是其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具有着仁的实质、爱的品格、侠的外表、义的精髓、孝的真谛、忠的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他一生的思想追求与信念坚守。

  “关学”以张载为代表,他在著名的“横渠四句”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齐守仁深受张载思想的影响,从小饱读诗书,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身之本,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思想追求的目标。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看到了历史与现实在一个心灵中的折射与投影,更看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齐守仁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来自于他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后担任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心中充盈着报效祖国的激情。只因1957年“大鸣大放”时说出“建设社会主义,老干部不能光吃老本,应该让有能力者多挑点重担”的惊人言论,惹恼一位八级高干,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监督劳动。妻子气郁成病得不到及时救治,丢下女儿和他而去。生活上的艰苦他可以忍受,但思想上的痛苦却触及到了他的灵魂。他感到在一个没有法制、缺乏道德的社会,只有善良与正直是不够的,还要适应这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环境,才能有效地阻止邪恶的蔓延与破坏,使民族大业健康发展。为了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齐守仁刻意地“世故”起来,可是“他的内心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使命,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追求”。他告诫“三兄弟”一方面努力学习文化,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思考问题,学会在大风大浪中识别方向,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发展民族大业的实践中。

  如果说,张载的《西铭》把古代的仁孝思想大大延伸,把孔孟的孝亲、仁民、爱物、事天一体贯通,发展了“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思想,扩大了仁爱的范围,从而提高了对道德行为的觉解,使人们从天地宇宙的角度理解个人的道德义务和穷达死生的话,那么,齐守仁正是把这种仁爱、忠孝的思想运用到了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方中平在成长过程中完全继承了齐守仁的遗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像齐守仁那样,精心地培养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方子墨、杨振宇和刘啸天。这样的文化传承,正是《三兄弟》所贯穿的文化精神与思想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个时代社会历史的写照,是一种生活时态的记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宣示、一种人生信念的坚守、一种家国情怀的张扬。

  《三兄弟》也是用“诗情画意”铸造了社会人生的一面镜子。近年来,从文艺的角度来反映中国现代史中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及其引发的社会生活变迁的优秀作品并不多,《三兄弟》的出现令人惊喜。作者的笔法老到稳健,才情激荡,文思喷涌,在大气磅礴的叙事中浸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爱憎分明的情感,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语言,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与趣味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