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向死的路上,唯爱不灭(黄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0日15: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黄夏
《金翅雀》 [美]唐娜·塔特著 李天奇 唐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金翅雀》 [美]唐娜·塔特著 李天奇 唐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2014年,美国女作家唐娜·塔特厚达700页、译成中文有近70万字的《金翅雀》获得普利策奖。《金翅雀》是一本通俗小说,一向侧重奖掖纯文学的普利策奖为何会青睐这部作品呢?

  小说主人公的历险因一幅名画而起:13岁的西奥与妈妈参观美术馆时遭遇恐怖袭击,妈妈丧生,西奥则在另一位濒死的老先生韦尔蒂指引下,将一幅名叫《金翅雀》的17世纪名画偷了出去。这幅画跟着他转辗于收养他的巴伯夫妇的豪宅、爸爸在拉斯维加斯的空屋,以及韦尔蒂合伙人霍比的古董店,后被西奥的死党鲍里斯掉包偷走,用于毒品和军火等地下交易的筹码和信用抵押。西奥一边通过嗑药、酗酒抚慰自己的创伤后遗症,一边背着霍比做赝品买卖拯救这家他心爱的负债古董店,最后还卷入因索回《金翅雀》而引起的一连串黑帮火并事件,人生前途堪忧。

  小说虽属通俗题材,但塔特写来并非只求火爆刺激,而颇有其独运的匠心。在时间轴上,塔特营造了某种奇妙的“漏斗”效应。从爆炸响起、鬼使神差地藏起《金翅雀》的那一刻,西奥的每次选择都会导向下一次选择,在开启某些可能性的同时又闭锁掉其他可能性,直至“漏斗”越收越窄,雪球越滚越大,把自己的人生逼入死角。在空间轴上,塔特让我们的视线跟随西奥的脚步走遍小半个美国,领略美国多层次的风土人情。而在艺术层面上,塔特不仅对绘画做了详细的研究,更对古董尤其是家具了如指掌。这些描写都极大地加深了读者对于故事的感受力。

  本书涉及的三幅名画,在书中有至为重要的象征和隐喻意义:伦勃朗的《解剖课》、法布里蒂乌斯的《金翅雀》,和只是经由第一章标题暗示、而从未指明过的弗朗斯·哈尔斯的《拿头盖骨的年轻人》。《解剖课》和《拿头盖骨的年轻人》强烈暗示生命中的肃杀和凋零,正好对应小说中各色人物的死亡:西奥的母亲死于袭击,父亲死于车祸,好友安迪及其父死于溺水,而《金翅雀》的作者法布里蒂乌斯则死于火药厂爆炸。

  而第三幅画,也就是《金翅雀》的寓意则更为复杂。画中,被一根链子拴住的金翅雀,象征了主人公西奥一直走不出丧亲、孤独和痛苦的阴影,而为其死死禁锢。但这幅画的消失,又让主人公打起十二分精神,去拼搏去奋斗。正如画中那不能展翅的鸟儿却有着“顶针大小的勇气”,拒绝投降也拒绝相信“生活是种令人满足的美好享受”,西奥也明白到,死生无常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丧失和苦难是生命中必修的一课。所谓成长,即意味着在他不得不离开的时候,理解父亲当年何以“取出银行所有的钱,去干洗店取回衬衫,往车里加满油,一句话不说就离开”;意味着在他不得不放手的时候,理解自己单相思的那个女孩只是他苦心孤诣的造影,放弃即是“被陷阱夹住的动物咬断了腿而重获自由”。还包括放弃《金翅雀》,这个承载了他14年来所有执念、眼泪和希望的东西,因为这样的放弃可以让他宕开新的人生。

  除了象征色彩,塔特还有意识地将艺术从纯粹的审美范畴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更大的能动性。她说艺术之于人的意义,“不就是让你与某些宏大的美产生了联系吗?那些一眼就让你心碎的画面,让你终其一生都去追逐,想要以某种形式再现?”塔特的故事戛然止于西奥最终失去《金翅雀》,但又暗示他没有失去对“宏大的美”的追逐。其实不用塔特点明我们就已经认识到,所谓“宏大的美”,即是当我们陷溺于痛苦、自私和麻木时,所错失的那么多人在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渺小平常的善意”。重建这种美,也就意味着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去爱死亡所无法碰触的东西。掩上《金翅雀》,你会觉得历尽磨难之后,一种自心而生的暖意和希望,在灵魂中萦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