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让征程充满理想的光焰——评胡世宗诗集《雪葬》(焦凡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6日10:15 来源:解放军报 焦凡洪

  著名诗人胡世宗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次重走长征路,去探寻这支队伍百折不挠的足印,去触摸这段红色历史的生命脉冲,创作出版了诗集《沉马》、长篇散文集《铁血洪流》《漫漫红军长征路》《红军走过的地方》。今天,他又推出了诗集《雪葬》(白山出版社),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合鸣,听到了历史足音的激荡。

  长征走过了艰难而遥远的路程,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恒久奇迹,留下了足以传颂千秋万代的故事。在当今时代,我们怎样用文学去解读它,表现它,当然需要气吞山河的黄钟大吕,但也需要涓涓细流的民谣小唱,关键是要通过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发当代读者的共鸣。这部诗集没有讲述领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没有描写红军强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的千难万险、惊心动魄,而是通过娓娓道来的一些小故事,塑造了在远征的路上讲《西游记》的老班长、每天坚持写宣传标语的小战士、为摘取野果而牺牲的小号手、烤了鼓皮充饥的小宣传队员,以及“二叔”“老祖母”等形象。就是通过展示这些看似弱小的人物心灵,为我们透视了一支浩荡队伍的强大,通过采撷这些亮闪闪的战斗生活碎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的英雄画卷。

  作品运用很多篇什叙写了亲人以及普通老百姓对红军的炽热情感,如《寡妇村》这样写道:“村口/有十七棵香樟/心头/有十七座灵堂/这就是著名的寡妇村/村里曾有/十七位守寡的大娘/当年她们是十七个健壮的少妇/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毅然送郎远征他乡/她们有强劲的腰身/她们有饱满的乳房/她们开垦和哺育了这片土地/和种子一起/一次次埋下/对丈夫烈火般的渴望……”还有写在心中默默唱了一辈子“我的那个红军哥哟”的《老祖母的情歌》,写一家祖孙三代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红军烈士守陵扫墓的《二叔》,其情其景感天动地,读来使人潸然泪下。作品所充盈的这种血肉情感同样弥散在表现红军官兵关系、兵兵关系的章节之中。

  《雪葬》堪称是一首啸吟红军官兵送别战友的悲怆挽歌:“……那是红军队伍/攀援在雪山之上/饥饿啊/寒冷啊/缺氧啊/‘扑通’一声/倒下了这位班长……没有石块/没有沙土/又怎能把战友的遗体安葬/绵绵不断的队伍/每个人从这里走过/都用几乎冻僵的手掌/捧一把洁白的哀思/轻轻铺撒在烈士身上/一捧,十捧,百捧,千捧/千万捧白雪堆成一座雪的坟茔/耸立在起伏的冰峰雪岗……”读到这里,我们分明听到了风的哭号,雪的哀恸;我们分明感到了那洁白的墓冢就是无数红军官兵用泣血的心灵为烈士筑起的一座爱的圣殿……在这条两万五千里的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人倒下,他们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又上战场……那一座座坟茔不正是千千万万个红军官兵用血肉筑起的长城吗?它凝结的是一种铁血深情,它耸立的是一种不屈精神。正是像《雪葬》《红军陵园》《“老疯子”》这样充满悲壮旋律的诗篇的激情咏诵,红军的那种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行为在我们的心头澎湃成一种雄壮的交响!

  这是讴歌红军超越了人的正常生理的生命强音。正由于此,红军才在敌人围追堵截的险恶环境中,在饥寒交迫的艰难情况下爆发出巨大能量,显现了强大生命力。你看诗人是这样表现红军草鞋的:“……草鞋伴着他/度过了青春的岁月/忙碌奔波的岁月/响着枪声淌着鲜血的岁月啊/多少凶山险水/都在他脚下飞越……”你看诗人是这样表现一个团的红军官兵分喝一锅“圣水”的:“那是在草地/长征路上/面对饥饿病疫/和随时降临的死亡/一个牦牛脑袋/煮了一大锅汤/全团将士把它分享/喝过它的人都说香、香、香/牦牛脑袋创造了神话/多少生命得到它的滋养……”这就是红军攻坚克难的英勇精神,这就是红军以苦为乐的浪漫情怀。他们就是以此创造着人类生命的奇迹,书写着革命的不朽篇章。

  路,是心灵的行走。当下,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又为我们铺展了光辉灿烂的征途,在这条延伸的新长征路上,依然有“大渡河”“腊子口”,我们仍然需要诗集中所赞美的那位红军战士在弥留之际高举一块银元交党费的忠诚信念;我们仍然需要诗集中所讴歌的那位红军军需处长因唯独少了自己的御寒衣服而冻死在冰雪中的高尚节操。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永远是我们前行的路标。愿多一些如这部诗集的嘹亮音符,让理想之歌汇成强劲的旋律,响彻我们心底,响彻天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