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个警察作家的多彩人生(张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3日10:58 来源:人民公安报 张策

  李晓重坐到我面前,脸上是有点狡黠的微笑。他从兜里掏出个小巧的烟斗给我:“您尝尝这个,尝尝。”那烟斗是专门供我这样不会抽烟的“棒槌”试用的,用玉米芯制作,粗糙但适用。我推脱说我抽不好烟斗,晓重却仍然坚持:“尝尝,您尝尝。”我还是犹豫。他又变戏法似的掏出个更精致的小鼻烟壶:“要不,您来这个?”我当然不好意思再推,便小心翼翼地把小铜勺放到鼻子下边。顿时,一股清凉直通肺腑,真是舒服极了……

  这感觉倒像李晓重给人的印象了,总是那么让人舒服的一个天津朋友,一个天津警察,一个天津警察作家。每次他从我这儿离开回天津,总是要反复叮嘱:“来天津,一定找我,咱听相声,喝啤酒,吃嘎巴菜。我跟您说,咱还不吃狗不理,那东西,没嘛儿。”

  李晓重热爱他的家乡天津,也好交朋友。他还是相声门里出身,他的师傅是大名鼎鼎的侯耀华。“在圈里,咱辈分儿不低。”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

  但是,我也听到过关于李晓重的不同的反映。在鲁迅文学院,提起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李晓重这个名字,很多老师的脸上都会浮起一种奇怪的笑容,要形容这种笑容的内涵,还真不容易,也许只能用“复杂”来概括。我刨根问底地追问下去,成曾樾副院长说:“晓重嘛,哈哈,有意思……”

  “有意思”的李晓重,在听了我复述成院长的评语后,坏笑:“我把他们的班委会,给颠覆了。”

  真相是我许久以后才知道的。其实,我也早就猜出来个大概。在很长时间内,文学界对公安文学、警察作家是多少有些偏见的。一个警察作家进了鲁迅文学院,有些自视甚高的作家同学不大看得惯,难免有些冷言冷语。换了别人,如也在鲁院学习过的,好脾气的山东公安作家宗利华,也许一笑了之。而晓重不行,他说:“我一定要让他们认识认识,什么是公安,什么是警察!”

  于是,除了创作上的激烈竞争外,难免有些天津卫的“嘎”招儿,李晓重会使将出来。我没有细问他都使了哪些招数,也没有问他是怎样“颠覆”班委会的,因为我敬重李晓重,敬重他对公安形象的那种维护,尽管他的行动可能会有些过火,让他的某些同学哭笑不得。

  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家的最高殿堂,培养了无数中国文学界的顶尖作家,也在后来连续三期的公安作家研修班中,为公安文学的腾飞贡献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奉献。如果说今天的公安文学之火正是烧得最旺的时候,那么鲁迅文学院就是为这把火添加柴薪的人。多年之后,我和鲁院的诸位领导、老师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回,一位先生在酒桌上对我说:“我们认识公安,是从李晓重开始的。”

  我相信,这话是诚恳的,真心的。

  李晓重,现在天津铁路公安处工作。他做过乘警,也在车站反过扒,管理过治安,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这种人生经历给他带来的,是丰富的生命体验,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2009年,他的长篇小说《走火》,荣获第十届金盾文学奖,位列长篇小说的第一名。这是属于李晓重的崭露头角,是他在公安题材文学创作上的突破和腾飞。更应该说,是他多年生活积累的一次厚积薄发。我在网上搜索关于《走火》的评论,其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使我很感兴趣,叫《有一种阅读叫快乐》,文中说,“作者在快乐地写字,这种快乐写字的态度是以往任何一部小说里都不曾给我的感受,我爱这种感受,所以我快乐地接下了作者送上的快乐。”这个评价,我认为是抓住了李晓重的某种神韵。

  在许多警察作家那里,沉重是主要的基调。这也不奇怪,我们面对的,就是沉重的责任和沉重的生活,牺牲与奉献,是警察的生命主题。反映到警察作家们的笔下,这种沉重就是一种真实,一种严肃。而用快乐来形容一个警察作家的写作,来形容他的作品,也许,非李晓重莫属。晓重并非不关注沉重,他和我在一起时,常常谈论的,是关于警察这个职业的历史责任担当,是如何用文学形式来描述和讴歌这种担当。在李晓重丰富的内心世界里,警察有责任,也有痛苦和眼泪。但警察不应仅有悲伤,更应该有笑声,有幸福,有他钟爱的烟斗和红酒。

  值得一说的是,李晓重的乐观,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或者说,是正能量给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最近,他涉足话剧创作,反映社区民警生活的《幸福花儿开》,又是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有评论家这样评说李晓重和他的创作:“当一部作品从起始到结尾都让人看得激动不已且不忍放手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比我们更激动、更快乐”。

  《走火》正在由某影视公司改编为电视剧,李晓重又快乐地成了编剧之一。

  其实快乐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话题。快乐因子于一个人来说,看上去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其实更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它蕴涵在人的血液中,影响甚至左右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李晓重为例,书香门第的家世,天津文化的浸染,自身性格的豁达,公安工作的锻炼,仿佛是上天的厚爱,一切都集于晓重一身,使之养成了健康乐观的处世哲学和文学理念,而这一切,更在公安工作赋予晓重的爱憎分明、坚定不移之下,凝聚成了属于李晓重的独特人格魅力。

  前几天刚刚连续读过晓重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发现》和刚杀青的《驻站》。这是两部比较典型的公安题材作品。《发现》以一起起惊心动魄的案件为主线,以塑造和歌颂公安民警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是一部读来引人入胜的小说。《驻站》却是以一个深山里的四等小站为背景,描写铁路警察生活的作品。说来也有意思,我是在读了这两部作品之后才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晓重的快乐是多么重要,且因为《发现》并没有《走火》那样快乐了,《驻站》里也多少有了些酸楚,尽管它们也是优秀的。我理解,身处越来越艰难的公安工作之中,快乐对于人民警察来说,也确实越来越稀少而珍贵了。责任重于泰山的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挤压,我们只能变得更坚强。我和晓重谈我的读后感受,他不回答,只淡淡地笑,然后又拿出玉米芯烟斗,说:“您尝尝这个?”

  我无言。

  和晓重等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他起身,主动要求为大家“柳”了一段活儿。“柳”,是曲艺界行话,意即为唱。他唱的是一段评剧:“去年今日此门中,见一位美大姐在门前站着……”唱罢,认真地给大家讲解某某评剧大师是怎么处理这唱段的,然后,又用大师的唱法重新给大家演绎一遍……说实话,他的嗓子一般,但认真程度无可挑剔,浑身上下都是“范儿”。他的“柳活儿”吸引了所有在座者,也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这印象是多彩的,绝不仅仅是独属于警察的深蓝色,但是,绝对以那庄重的深蓝为主调。而且,在这五颜六色的美丽中,积极乐观,永远是警察作家李晓重的主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