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个人的“抗战”(明子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0日14:13 来源:文学报 明子奇

  另类的视角,另类的关怀,成就了另类的抗战历史书写。房伟的短篇小说 《中国野人》(《小说月报》2016年4期),特色非常鲜明:我们没看到惯常的硝烟与战火,残酷的灭绝与屠杀。在异国寂静无边的雪野荒原,一个孤独顽强的背影,用漫长的岁月书写着有关生命与民族尊严的神话。他就是北海道的“中国鲁滨逊”。

  小说《中国野人》源于真实历史:1944年秋,山东高密农民刘连仁被抓到日本做劳工。他逃出魔窟,躲进北海道,开始了13年的“野人”生涯。以广为人知的抗战史实为题材,无疑难度不小,但经过房伟大胆想象还原,最终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异国雪原上“中国野人”的故事。作者无心述说“野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将笔墨倾注到野人的荒原生活。这使野人与同时代战争拉开了距离,从而突出“野人”个体生活经历与独特的心理体验。

  小说开篇是一段简短介绍,引出主人公,接下来落笔便写“很多年后,垂垂老矣的野人,思绪还经常回到那片人迹罕至的雪原”,干净利落地将文本切入到了荒原上的“鲁滨逊”孤独顽强的抗争生活。故事也由此深入,“野人”13年的悲苦生涯通过七个部分以横断面方式清晰又准确地展示出来。《中国野人》的成功之处,恰在于“野人”的“抗战”与其说是在与敌人做斗争,倒不如说与自己做斗争。“野人”心中,刚开始的是“思念”与“仇恨”:一方面,他想着爹娘和妻子玉珍;另一方面,他不停诅咒“披黄色军装”从地狱爬出来的魔影。渐渐地,漫长的野外生活改变了他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他的心智。他更多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社会与人生:“躲在洞里的日子,野人无比地想念人类,尽管人类有时不可信任”。自然面前,个体渺小绝望,人类的战争愚昧无力。野人真切地体会到孤独无依的绝望———战争的阴影似乎也已变得不值一提。“野人”面对的,是比战争更可怕的敌人。

  房伟既是青年作家,又是当下文坛颇具名气的青年批评家。这部作品细腻的小说肌理中,也蕴含着作家深刻的理性思考。“野人”的雪原生活实际是人类群体生存困境的缩影。这从“野人”对待中国与日本的复杂感情也能看出来:异国雪野的风霜洗礼,使他对曾极度仇恨的日本国民,产生了“陌生的熟悉感”。与之相对,回国后的他面对一系列意识形态运动,也产生了“疑惑”,身边那些同根同种有共同血脉的人们并不能体会他内心寂静的孤独。这个“自日本归来”的“野人”,喜欢在雪天,“独自行走在村外的荒野,缓慢地走着,不跑,仿佛慢慢地踱去了一个世纪”。如果说13年的荒原生活带给“野人”的不仅是苦难,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