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家族叙事中的历史风云——读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胡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0日09:31 来源:人民日报 胡 平

  《哀牢深处》通过一个家族的叙事,将近百年里云南蒙自、个旧一带波澜壮阔的社会风云勾连起来,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这本书前后记载了蒙自和个旧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包括清军南征、矿山和商行的兴办、哈尼山寨的武装、滇越铁路的开通、蒙自兵变、西南联大迁入、抗战中的桥梁保卫战、宋美龄到蒙自、杜聿明火并等等。这部作品对于世代居住和繁衍在蒙自、个旧、红河、滇南的人们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他们更需要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故乡,了解过去发生的一切,同时也是了解他们自己。

  近年来,中国的家族小说发展繁盛,这有两个基本原因:其一是大家族题材的开放,其二是地方历史题材的开放。《哀牢深处》恰好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了滇南叙事的新模式。作品从清末左将军唐纪元率部南征,被朝廷封为定南大将军兼滇南巡抚,留守滇南写起,写到唐洪道大难不死,唐家香火得以延续,唐家后裔成长起来,各自经营一方,成为滇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中坚人物。这个家族,经历了20世纪初以降滇南几乎所有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家族的发展史直接烘托出滇南的社会变迁,同时,这种历史性叙述又是紧凑的、充满了温馨的人伦氛围,具有细密的文学纹理与小说的叙事张力。事实上,《哀牢深处》中的家族叙事不仅作为历史叙事的载体,自身也呈现出独立的意境,既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重返辉煌的故事,也揭示了大家族的文化底蕴正是来自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与一般家族小说相比,《哀牢深处》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色彩,情节传奇,画面感强烈、丰富。唐纪元在乱军中骑马携子冲杀,正无法脱身之际,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身背大背篓的农妇躲避在路边,便立即命令6岁的儿子唐洪道跳下去,哈尼族妇女毕嬷本能地救下孩子。从此,失去父亲的唐洪道便与哈尼人结下血肉亲情。这个情节在全篇至关重要,此后唐氏家族的延续便与哈尼族兄弟息息相关,在更广阔的场景上展现了红河地区的社会风貌。对于少数民族哈尼人的质朴、勤劳、热情,人们并不陌生,但哈尼族人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做出的贡献,许多人并不了解,而这正是《哀牢深处》刻画的。可以说,对一个民族历史的认知,往往离不开长篇小说的描述。就书写红河地区哈尼族的历史面貌而言,这部长篇小说无疑是有功劳的。

  这部作品题材上的优势,更突出表现在对人们修建和保卫滇越铁路历程的讲述。小说详尽描述了这条铁路诞生的经过。在唐氏的促进和参与下,这条传奇铁路的铸成虽然以累累白骨为代价,但通车之后大大改善了滇南的经济状况,使昆明从一个封闭的边陲之地一跃成为经济活跃的前沿城市,显著地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进程。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上海、广州、香港等重要沿海口岸相继沦陷,滇越铁路成为当时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相联系的唯一一条铁路国际运输线,唐志鹄等唐氏家族成员也直接参与了保卫铁路的殊死战斗,发生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哀牢深处》初次以宏阔手笔正面书写了中国西南近现代史上这重要的一页,填补了历史小说的一个空白。

  《哀牢深处》的叙事基本上是沉稳的,保持较为自觉的控制力,也保有较为均匀的节奏,使全篇内容在结构上维持了平衡。作者唐天马能把长篇作品写到这个火候显然是不容易的。当然,文本还有粗疏之处,比如对历史环境的描写不够细致,在有些该停下来重笔渲染的地方用力不够,等等,这给我们留下一些遗憾——相对于他所处理的题材的重要性而言,应该将作品完成得更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