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陈忠实的文学精神与信念(许民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6日15:40 来源:河北日报 许民彤

  近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由此引发文坛和众多读者的缅怀和悼念。人们盛赞陈忠实坚守的文学精神和信念,及其对我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贡献。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踏过泥泞”,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也成就了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被视为当代文坛的一座“高峰”,也被看作是一部“奇书”。出版20余年间,《白鹿原》以每年5万到10万册的数量持续畅销,20年销售超百万册,这在当代文坛非常罕见。谈起这本书,陈忠实引以为荣的,不是《白鹿原》多次获奖,不是超过百万册的总印数,也不是被多种艺术形式诠释表现,而是在于,“这本书,令我感到自信的,心里觉得踏实的,就是整个过程没有经过任何的‘炒作’,而对作家而言,作品最终都要与读者完成交流;对我而言,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

  为什么这部作品会引发读者持续的阅读热情?《白鹿原》可以说是陈忠实从心理层面来写历史,“作家要把握的是一个时代人的精神心理,普遍的一种社会精神心理。在那个时代,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解体了,但在中国人精神心理上的遗留不会随着皇帝退位而消失。在这本书中,我想要尽可能把握那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历程。”正因如此,《白鹿原》具有了时代的价值和经典文学的价值。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当下的文坛、图书出版界,没有经过任何“炒作”的作品及作家,几乎越来越鲜见,而越来越多的作家及其作品,已经把文学“炒作”当成了一种手段、一种能力。一位作家的出道、作品的推广,在市场营销策划方面,可谓用足了功夫,甚至有人开始信奉文学需要炒作、营销和包装这样的文学出版观念。也因此,“炒作”已经越来越成为图书出版利益链上的一环,越来越扭曲为一种博取最大商业利益的工具,呈现出非理性、虚假性和娱乐化的特点。

  现在,我们虽然掌握着许多技术、工具和表达手段,但在值得传播的思想方面却是贫瘠的。文学精神的苍白,文学传播的市场化,决定了现在作家出版图书,只能是依赖于那些所谓的“营销术”“点击率”等技术手段。这不禁让人感叹、忧虑,现在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已经很少像陈忠实所说的那样“作品最终都要与读者完成交流”,而是已经变成了商业化的关系,文学过于注重营销、炒作,卖书成了比买书更重要的事情。而如此浮躁、功利的文学心态,必将给作家的创作带来不良影响。

  《白鹿原》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后,陈忠实便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陈忠实曾说,“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宁静从容的心理状态和文学生存状态。

  陈忠实认为,“热闹和喧哗”的状态,对于一个作家的研究和写作,对于他的精神世界和灵魂生活,不能说是一个最好的生存状态。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身心的泰然,是精神的安静和灵魂的静默。这已是被无数文化大师的生活所反复证明了的事实。陈忠实正是恪守、坚持了这种文学精神、品格,赢得了作家和读者的尊敬,成为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成为当代文坛的“扛鼎角色”。

  作家陈忠实的生活态度、处世态度、文学态度,对今天的文坛,对我们的作家,究竟有何价值?

  如今,文坛不少作家在学养、文化心态、精神操守上患上了“浮躁病”,很多人生存在需要不断有曝光率、靠制造公共话题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作家怎么能够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又怎能沉静地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很多作家、评论家称赞陈忠实“素来低调”,“为人质朴忠厚,绝无虚荣之心和名利之心”。真诚、纯真这些美好的人性品质,是衡量优秀作家的一个重要尺度。的确,作家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灵魂真诚、心灵纯真、追求文学真诚的人,我们不仅看到了他朴素的外在生活,也看到了他朴素、真诚的心灵生活,而这些品质构成了作家陈忠实的文学精神、文学世界和文化人格。

  一位作家究竟对后世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影响,是不是给我们留下文化的记忆和精神的记忆,这既要看他的作品是否仍然被人们阅读谈论,还要看他的文学思想是否影响过很多读者。20余年来,《白鹿原》畅销不断,在读者中广泛流传,证明它已经立足于文学史上,而陈忠实则“通过作品的方式仍然活着”,“他依然在世间”,这再次印证了作家因作品而不朽的文坛真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