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小说介入地震灾难的成功尝试(缑芳宜)

——读秦岭的地震小说集《透明的废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6日09:4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缑芳宜
《透明的废墟》  秦岭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透明的废墟》 秦岭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震惊中外的“5 · 12”大地震已过去八年,当初那种惊心动魄的记忆似乎渐行渐远。然而,当我阅读作家秦岭的地震题材小说集《透明的废墟》时,心灵再一次受作家的引领真真切切地体悟了一把绝地人生。在这由5部中篇组成的地震系列小说中,秦岭跳出惯常的小说思维和审美定式,侧立笔锋切入地震废墟的缝隙,以丰富的想象力推开残垣断壁,既让我们看到了血淋淋的灾难现场,还让我们听到了游弋在生死边沿的心灵告白,窥视到了人性恒定又漂移的复杂性。

  直观的灾难现场可以一览无余,难的是心灵现场。在这个集子里, 《心震》的主人公总嫌生活乏味枯燥,情感游离了一大圈,最后因地震而心震,发现最爱她的却是离她最近又被她漠视的人。在《相思树》里,主人公以爱情的名义涉入婚外情,并栽种相思树以示纪念,可万万没想到一直呵护相思树健康成长的却是被他们所伤害之人。最后,护树人因地震而亡,相思树也渐渐枯萎,主人公由此才懂得爱的真谛。 《阴阳界》讲述老农民袁峁田进城住别墅的尴尬和对乡村的牵念。偶然的地震又使袁峁田深深体会到阴间的温暖人情、公序良俗以及小保姆、流浪狗对他的感恩回报,同时也悲哀地发现了官商龌龊的交易和儿子的道德背叛,于是以无颜见祖宗的心理自绝于回乡的路上。 《透明的废墟》以邻居们临死前温情救助小婴儿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地震前后、废墟内外邻里之间相互兼容又相互排斥的常态生活,礼赞了人之善良本性在灾难时刻的回归。 《流淌在祖院的时光》以主人公“奶奶”对儿子的决绝,撕开了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在丑恶大白于日光之下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和伦理的光芒。

  八年前,伴随汶川大地震应运而生的《透明的废墟》曾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成功反映汶川地震的小说” ,并成为业界研究地震文学的重要篇目,可贵的是,集子中的5部中篇,无论切入角度、表现方式、观察对象、反思方法各不相同,巧妙地牵引出了常态生活中非常态的生活本相,体现了高超的创作技巧和审美追求。在《心震》中,作家以奇特而又合乎情理的构思,以一对情人开房幽会却被妻子抓住现行的当口发生地震为切入点,又以侧锋之笔探入废墟的罅隙,然后以神奇之力掀开心灵的天窗,让现实人生与人性幽境大白于读者面前,使读者在唏嘘感叹的同时,不能不为之心震。无独有偶, 《相思树》的起笔再一次侧锋突起,安排两情人在亲手栽种的相思树下车震时突然地震。这时,车震叠加地震,快感中突觉死神逼近,主人公在被愉悦与幻灭的轮番“轰炸”猛然觉醒:相思树死了,爱情还有救吗?读完这样的作品,会让我们很多人哑口无言。因为真爱推翻了所有的借口,让我们虚伪的心汗颜到无以复加。作者正是抓住突然之间情势的变化,表现了人间的爱与温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理解,使生命获得洗礼,走向崇高。

  强大的虚构力量、丰富的想象和反逻辑的绵长叙事,构成了文本又一重要特色。面对灾难题材,许多小说家之所以束手无策,根本原因在于虚构和想象力的严重匮乏,这也是当下作家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但秦岭却能在废墟的一砖一瓦之下发现生活的投影,在死亡和流血中嗅到人性的复杂气味,在灾难的时空交错中看到灵魂的原色,并绽开生命的、哲学的、逻辑的思考,从而让每一个死难者、幸存者精神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阴阳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典型环境,袁峁田以阴阳风水师的角色,穿越在人间和鬼蜮。生者与死者的心灵变幻、情感与道德的时空变异,一目了然,振聋发聩。小说通过阴阳两界社会秩序、人意鬼情的对比、废墟内外人与动物行为的反照、富人与穷人生活与思想的落差,让我们平时已经麻木的心陡然苏醒: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世道人心?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人的善良本位,这该是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透明的废墟》中,作者着眼于倒塌的单元楼的一角,把心灵的探照灯照进惨不忍睹的废墟空间,让母爱的神话撞开我们的眼帘。于是,狭窄、阴冷、死神咄咄逼人的废墟空间里竟然生气盎然,暖意融融。在《流淌在祖院的时光》里,作家更是把文学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作为男性作家,秦岭却站在“孙女”的角度,“窥视”到了“奶奶”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善良与决绝、道德与尊严。老人的灵魂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这个世界的阴影、噪音、逆流无处遁逃。

  作家试图在探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坍塌的灵魂一定要用坍塌的生命来重建?为什么一定要在灾难的废墟里才能看到纯美的人性?如果说纪念灾难的意味在于反思,那么, 《透明的废墟》则是一座带血的纪念碑,引导人们对天灾人祸做最深刻的自我反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