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生命的深情——悼念我心中的陈忠实(仵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5日11:38 来源:西安晚报 仵埂

  陈忠实去世了。

  公元2016年4月29日上午,这个消息,风一样传开来,妻子9时打来电话问:是真的吗?迅即,许多朋友电话也来了,相互询问、叹息、伤怀。我得到消息时,距离陈忠实离世,仅一个小时。整个西安,全陕西,乃至全国,都在说:陈忠实去世了。

  这么多人打问,这么多人叹息,这么多人流泪。为这样一个人,一个大家熟悉的,仿佛身边的亲人一般:慈祥,宽厚,善良,充满爱意。是的,他将这一切都给予了身边熟悉或不大熟悉的人,他成了大家的陈忠实,我们的陈忠实,而不仅仅是一个妻子的丈夫或孩子的父亲。几天来,一直想写出心中的感怀,但心绪烦乱激荡,写不出。忧伤沉沉地压在心上,慢慢在发酵。六天过去了,我计算着日子,一日又一日,觉得太快,又觉得太慢。

  人们这么敬爱自己的作家,这么敬爱这个写出《白鹿原》的人。西安人为之骄傲,陈忠实是我们西安人;陕西人为之骄傲,陈忠实是我们陕西人;中国人为之骄傲!陈忠实是中国人。他当之无愧,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峰!

  不,不仅仅是作品。写出作品的这个人,其德行人格,亦是一座高峰。

  在世的时候,我们每每与陈忠实在一起,小利、英文、朱鸿、炜评诸子,个个才情勃发,口若悬河,陈忠实多数时候,微微含笑,静坐凝听,不多言语。私下里我们说,陈老师不仅写出了白嘉轩,他身上也秉有了白嘉轩之气,往往让人肃然而生敬意。1993年,《白鹿原》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万千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漫天扑来,我们与他走在一起,总有陌生人指陈而窃语:这就是陈忠实。记得西安某报曾采访我关于陈忠实的话题,我说,他已经从一个文学作家而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一个人到这个份上,多么容易自大高傲,目空一切。这样的人,生活中真不少见。但是陈忠实反而更为谦和更为低调了。

  他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极细小。给年轻作家写序、扶助底层作家、参加作品研讨会等等。这些,他不辞辛苦,不取分文。29日晚,我们去陈忠实家拈香吊唁,他的妻子说起临别前几日的事情,不断有人拿来书要求签名,一箱一箱的,他不怠慢,一本一本地签。听到这儿,揪心的疼。我知道即使家人要拦,也拦不住。

  以前,过段日子,大家总要和陈老师聚聚,陈忠实极少迟到,很多时候,总是他先坐在那儿,抽着雪茄等大家,让我们这些迟到的后学感到脸红。方英文感叹:“多好的老汉!”朴素而真情的赞叹,让人心颤动!他的人格气节,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融进了我们的心里。

  去年4月,他的病情确诊之后,不久住院,也因为口腔溃疡,说话吃饭都会疼痛,于是就很少出来了。我心里牵挂,不知病况,想去看他,发短信询问致意,表达问候和牵念,说想去看他。一会儿他的电话就回过来了,说不用探视了,这就行了,心意知道了。我嘱他保重,祝福他早儿康复。他说话明显吃力含混,令人揪心。那段时间,他谢绝所有的探视。后来,每有短信问候,我一定要在信后叮嘱一句:不用回复。

  10月初,陈忠实说自己好点了,他知道大家的牵挂,说要请大家吃饭,让小利通知大家,在东门外老孙家泡馍馆。我知道,他想了却大家的牵念。我们心里高兴,兴冲冲去了。到泡馍馆,陈忠实已经在座了。问他的身体情况,他说,好一些了,说话还是疼,想大家了,见见面。方英文智慧,总是能找到由头跟陈老师开玩笑,陈老师被逗乐了。他不能多说,只是听大家说。我们天南海北地扯,不提病的事。吃完,谁要扶他,他决然甩开。他是自尊的,坚强的,顶着天地。他又是深情的,柔软的,细心到我们牵念的心思,不让人为他操更多的心。邢小利说,临终前,他去了,陈老师说了不少话,他只听清楚一句:病没办法。小利叙说至此,我心里非常难过和酸楚。的确,我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将陈老师解救出病魔的缠绕。

  陈忠实有一本随笔集,名字叫《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这是一句感恩上苍,感恩生活,感恩命运的厚待的表达。尽管他的一生,也是充满苦涩,但是,他感恩生活,说生命对自己是足够深情。这是他对自我生命的理解和评价,他以此回报社会,回报所有跟他有交集或者说很少交集的人,他以此理念,感染了千百人,由这个千百扩展到了千万,千千万,大家都说,陈忠实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千千万万个声音这样说的时候,他就在民众中扎根了,人们用最为朴素的语言和方式纪念他,就像一个面馆老板,将一盘粘面端到他的灵前,祭奠他。他是我们的陈忠实,是我们敬爱的人,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脊梁和楷模!

  陈忠实《寻找自己的句子》出版后,我写过一篇评论:《世纪之变的文化探询——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手记重解<白鹿原>》,开篇这样写到:我把《白鹿原》的问世,看做一件大事!这是因为,在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格局里,它所拥有的无法替代的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它所揭示与所开创的道路,它追寻的对时代命题的回答以及对未来的指向,它所关涉的我们所无法回避的文化存在。

  谨以以上文字来纪念他,让他沁润我的心田,让他永恒地雕刻在中国的大地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