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五四青年节”温家宝忆青春岁月:我的第一份工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4日11:00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者按: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的温家宝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春节过后的一个夜晚,他挤上了从北京驶往兰州的列车,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2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和生活。“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祁连山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奥秘,给了我探索的勇气。”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中,温家宝写到,自己“梦里常回祁连山”,那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带您走进温家宝的青春岁月,聆听他的动人回忆,并与广大青年共勉:“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以下文字均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章节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一、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被安排到后勤科学习和烧水。一个能容两吨多水的锅炉,十个人轮流值班,烧开水供队部人员使用。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我总是弄得满脸黑污、浑身煤尘。”——温家宝

  1968年初,我结束了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的学习生活。春节回天津向父母告别后,返回北京。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挤上了从北京驶往兰州的列车。

  列车在朔风怒号中开动了。我此行是前往甘肃省地质局报到。那将是我从事地质工作的新起点。

  我带的行李非常简单:一个装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儿时曾用过的油布捆绑的被褥、两个装满书籍的小木箱。

  车厢破旧、旅客拥挤。列车行驶了许久,我才找到座位。过西安、经天水后,渐渐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原、崇山峻岭。两天两夜后,我终于到了兰州。

  我报到后,即被分配到地处酒泉的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以下简称区测二队)。我在兰州只耽搁了一天,办理了转运行李手续后,继续乘火车前往酒泉。

  区测二队的队部坐落在酒泉南梢门外、北大河旁。虽说在城外,却是个好地方。那里有一片湿地,还有座大桥。那里可以望到祁连山。我常常出神地望着祁连山,它是那样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它是那样深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深不可测;它又是那样美丽,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山谷松柏成荫,一片葱绿。

  那会儿,我们新来的大学生都没有下分队,集中在队部烧锅炉、参加科室学习。我被安排到后勤科学习和烧水。一个能容两吨多水的锅炉,十个人轮流值班,烧开水供队部人员使用。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我总是弄得满脸黑污、浑身煤尘。

  这年冬天,我们新分来的大学生和一些老技术员被安排到酒泉县丰乐公社(今丰乐乡)劳动锻炼。丰乐公社位于祁连山脚、丰乐川旁。这是个很穷的地方。农民住着土坯房,喝着涝坝水,靠种田维持生活,艰难度日。我被分到二坝大队,和一名技术人员住在队里一位老饲养员家,我们三人睡在一个炕上。

  距二坝大队东南8公里外的台子沟是丰乐公社重要的水利工程,承担着2.8万亩农田灌溉和5000多人的生活用水。我们的任务就是挖建台子沟水利干渠。数九寒冬,我们和社员一样天不亮就起床,吃些面汤或苞谷面糊糊,再揣上两个干馍,步行到工地。那时,我年轻,能吃苦。在一人多深的沟里,一锹一锹地将土甩上沟边;几十斤重的大石块背在后背,连走带跑几十米都不感到累。手上磨出了泡,背上磨破了皮。午饭,常常就着开水吃凉馍。就是这样,我们干了三个多月。

  二、自勉一生将以高山为伴

  “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温家宝

  1969年年初,我被分配到区测二队五分队,参加1:20万祁连山幅、高台幅、平川幅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工作。由此,我开始了作为一个地质队员的野外地质考察工作。

  第一年,我被分到重砂组做淘砂员。所谓淘砂,就是将取自河漫滩或冲沟冲积物中的砂样,用砂盘在水中淘洗,去掉轻砂,留下含有矿物的重砂,晾干后装入标准纸袋,登记编录,送实验室作矿物鉴定。然后,绘制重砂图,以了解矿物分布,并据此分析找矿远景。我不仅很快掌握了淘砂技术,而且随时注意观察地质现象,思索、分析、探求规律。

  第二年,我开始参加地质填图和矿产普查工作。实际上,我对野外地质工作并不陌生。在北京地质学院读书期间,我曾多次参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我对实习很有兴趣。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也受到正规的地质填图训练,掌握了一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在实习期间,我和老乡们同吃同住,体察山区农民的生活。我对他们了解得愈深,感情就愈真,觉得自己的责任就愈重。那时,我常常自我勉励: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更期待着在祁连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

  当时,我们五分队下设两个大组:地质组,负责填绘地质图,编写地质报告;矿产组,负责填绘矿产图,编写矿产报告。每个大组又设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三人组成。组长负责定点、填图、记录,一个组员协助观察,并量产状、打标本、采集样品,另一个组员携带仪器,作放射性测量。我仅当了一年组员后,就担任了小组长,以后就做大组长,负责矿产工作。

  尽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祁连山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奥秘,给了我探索的勇气。

  三、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

  “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温家宝

  在野外考察中,我们要顺着深沟爬至山脊,直到冰雪覆盖的地方。因为深沟切割,岩石露头、层理变化、岩浆侵入、构造形态十分清晰,宜于观察,沟两侧的地质状况也便于对比。

  我在野外观察时十分细心,一丝不苟。为了定一个点,有时要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不敢马虎。

  在行内,有“遥测点”的说法,即通过远远眺望,可以看到岩石、地层、构造。但如果去实地观察,就要攀很高的山,走很长的路。于是,有人就将远远看到的地质现象加以描述,并根据观察点附近的地貌特征在地形底图上定点了事。

  在野外考察中,我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

  四、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温家宝

  在野外考察中,我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注意地质现象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把地质理论与野外观察的实际相结合,力求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我平静从容地面对艰苦,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尊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美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这样的内心,有着常人的愿望和追求,也有着神仙般的诗意和广阔。

  我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我们常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工作,每次上山,除了几个地质人员外,很少能见到人。有时,骑着牦牛或骆驼要走上一天。我一边走一边唱,把从小学会的歌曲都唱上一遍。空旷的山野,只有我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我常年沿洪水坝河观测,河两岸是悬崖峭壁,河床切割很深,河水汹涌澎湃。天冷时,河面上间或有冰雪覆盖,河流成了暗河。我有时踏冰过河,有时要攀登岸边悬崖峭壁。这条河总是伴我前行。

  我也曾涉险过河。一次,我骑着牦牛过疏勒河。河流湍急,行至河中间,牦牛也站不稳,而且水愈来愈深。我死死地抱住牦牛,随它漂游过河,下半身都湿透了。曾经有位水性很好的河南籍地质队员过疏勒河时,因洪水暴发,人和骆驼一起被洪水冲走,尸体始终没有找到。

  我也曾遇到过洪水。1970年6月的一天,在洪水坝河小龙口基站,由于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数十年未上水的阶地边缘不断被水冲垮。山上冲下的大石头在洪水中轰隆隆滚动,山坡的泥石流不断滑下。我们小组就住在阶地上,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我招呼同事先搬资料,后搬行李,再拆帐篷,迅速转移。那一夜,大雨滂沱,洪水连续上涨,我们竟然搬了三次家。第二天雨过天晴,沟谷被冲得变了形,堆满了被洪水冲下来的巨石,还有死去的骆驼。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锤炼,又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练。我经常背着装满石头样品的地质包,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累了就靠着山崖歇一会儿,然后继续往前走。我从不敢坐下,生怕再也起不来。

  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不能错过任何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

  “人的体力和精力虽然有限,但不要吝惜自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温家宝

  由于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的特点,地质组、矿产组要经常易地搬家。每次搬家,我都是天不亮就起来,把行李整好;然后和同事一起整理炊具、拆帐篷、打驮子。打驮子是件苦事,先要把牦牛双腿绑好,让它跪下,再将行李、资料箱、帐篷、粮食、蔬菜等码在驮子上捆牢。牦牛性野,常狂暴地满山乱跑,直到把驮子上的东西都甩下来,甚至弄得皮开肉绽。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又得拾东西,又得找牦牛。有时,为了抢时间工作,我们还随搬家时再跑一条路线。到新的驻地时,常常天快黑了。我们得赶紧选择有水源和安全的地方卸驮子、搭帐篷,先把厨房整好,捡些干树枝或牛粪,烧火做饭。然后,再整理自己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约工作一周左右搬一次家,搬家路程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每当感到劳累时,我总想:人的体力和精力虽然有限,但不要吝惜自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

  祁连山的傍晚是美丽的,霞光把山岭照得通红,那红色的岩石就像血染的一样。伴着夕阳,我们下山回到营地。我总是先整理标本和样品,登记、贴标签,然后整理资料,将野外用铅笔绘制的地质图和素描图着墨。晚饭后,天完全黑了。群山环抱的山谷,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深邃的夜空中,星星是明亮的,每一颗都看得那样清楚,仿佛离我们很近。我常利用夜晚这段时间读书和思考。

  六、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我常常望着胡杨沉思,觉得它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温家宝

  立秋后,祁连山的天气开始冷了,下雪了。我们又转移到北山,开展高台幅、平川幅的工作。

  高台幅、平川幅位于河西走廊以北,在合黎山西段的荒漠戈壁中,海拔1500米以上,属高原中低丘陵区。那里完全是不同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上,有一条条低矮的山岭。其中,最有名的是长满了灌木的大青山和小青山。远远望去,这两座山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中,像卧伏的两条青龙。

  戈壁沙漠里没有大的树木,只有一片片沙棘、梭梭、红柳,还有那“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我常常望着胡杨沉思,觉得它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在高台幅、平川幅的工作也是艰苦的。那里风沙多,气候干燥。泉水多为苦水、咸水、臭水,饮用后容易引起腹痛。粮、菜、水都靠外运。没有路,运输以骆驼为主。这是另外一种恶劣自然环境对人的磨砺。

  我记得,在平川幅榆树沟站工作时的那个国庆节,分队唯一的一台解放牌汽车到酒泉队部拉给养,七天过去了还没有回来。分队没有电话也没有电台,30多人面临断粮。距离最近的居民点是临泽县板桥公社,也有50多公里远,而且道路是起伏的花岗岩山路和一步一陷的沙窝子路。那一次,为了找粮、找车,我和同事马海山走了一天一夜。

  汽车在沙漠里行走是困难的,常陷进沙堆而抛锚。我们的车上总要带几块长木板。每过沙地时,就将木板铺于轮下,车轮在木板上行走。走完木板后,再将轧过的木板取出来铺在轮下,一段一段交替着往前挪行。

  北山风沙多。上山时,一旦碰到突然刮大风,风沙骤起,我们就赶紧往营地跑,否则会迷失方向。1971年秋,我和同事们在平川幅工作。一天下午,大风呼啸而来,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我急忙敲击水壶,招呼大家蹲在骆驼旁躲避沙暴。沙尘暴袭来时,白天变为黑天。即使到帐篷外解手,也不敢走远,怕看不见帐篷摸不回来。每顿饭,饭盒底总有不少沙子。

  北山常见的矿产有萤石、石膏、重晶石和煤炭。受地质构造影响,侏罗系含煤地层薄而陡,产状变化大。有一次,为获得煤层资料,我下了一个小煤矿的矿井。那矿井有80米深,直径不到一米。下井时,两手抓住辘轳绳,两只脚踩着井壁两个窝,手脚并用地一点点下到井底。井底两侧的平巷,正对着煤层的掌子面,平巷不到一人高,得弯腰爬进去。就这样,我在井底作了一张含煤地层素描图。上井时,紧紧抓住绳子,借助辘轳一点一点往上爬,碎石片像雨点一样往下掉。

  (整理:记者陈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