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许昌作家群”现象值得关注(黄高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4日09: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高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文学。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小区域作家群。所谓小区域作家群主要是指地市级及以下行政区域涌现出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如“南阳作家群”“周口作家群”“商洛作家群”“昭通作家群”“清远作家群”“保定作家群”等。近年来,河南许昌地域文学发展迅速,为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正悄然崛起一股新生文学力量:“许昌作家群” 。

  “许昌作家群”人才济济,主要由两部分作家组成:一部分是曾经在许昌工作过生活过,由许昌走出去的优秀作家;另一部分是土生土长,至今仍坚守在许昌大地的作家。具体来讲, “许昌作家群”主要指新时期以来,以茅盾文学奖得主、原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为领军人物,涵盖了齐飞、路铁、刘向阳、谢玉好、王钢、陈汉、刘革雨、计文君、丁晨、郑皖豫、韩晓民、郑旺盛、杜涯、王延华、李清源、李俊涛、寇宝刚、刘少乡、马炎心、邢志坚、马福水(马夫) 、周吉林、苗见旭、李俊杰、丁奇高、丁进兴、郑乾元、聂清杰、苏三全、郭云梦、王建根、王伟峰、张海峰、于晓玲、高凤池、敬新歌等众多作家。“许昌作家群”作家潜心创作,默默耕耘,低调沉稳,不事张扬。这些作家在《人民文学》 《当代》 《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上崭露头角,经常发表作品。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各类评奖中获奖。原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是当之无愧的许昌文学领军人物。其代表作《羊的门》《城的灯》 《生命册》等,在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著名剧作家齐飞享誉剧坛,近年来仍宝刀不老,佳作不断。他的代表作《倒霉大叔的婚事》 ,被誉为继《朝阳沟》之后的又一个现代戏里程碑而叫响全国,从1984年至今久演不衰。此后的《清明雨》 《王家湾的当家人》 《七品青莲》 《中原警事》 《燕振昌》等30多部大型现代戏、影视剧和《狗娃与黑妞》 《戏迷招亲》等100多个小品演出和播出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戏剧家吴祖光、作家李凖、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等曾撰文称赞齐飞是“剧坛腾飞的一只雄鹰”“编织生活的高手”“戏曲春天的信息” 。以李佩甫、齐飞为代表的许昌作家群,为当代许昌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用实力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天地。

  衡量一个地域的文学成就,最终要看精品和代表作。在小说方面,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 ,可以说代表了许昌地域文学的最高成就。该小说出版后,在国内屡获大奖,2015年又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如实力派作家计文君的《天河》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剔红》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金奖, 《白头吟》位列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第三名(中国小说学会评选) 。丁晨的中篇小说《包围》被《小说月报》转载,入选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年度中篇小说选》 ,并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拍摄成数字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 ,该影片获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数字电影奖、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李清源在《当代》杂志2014第六期发表了中篇小说《走失的卡诺》 ,并被《中篇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转载。2016年1月,他的中篇小说《苏让的救赎》获2015年《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 3月,又凭借中篇小说《九霄环佩》 、短篇小说《最好的季节》 《婚宴》摘夺第五届红岩文学奖。墨柳的小说集《迷宫蛛》入选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李静宜主编的“中原实力派文丛” ,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她的小说集《校姬》入选“中原作家群出版工程·中原之星文库” ,并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窦永革的散文《又见汝水桃花开》和短篇小说《壶变》在首届“2012全国散文、中短篇小说”年度评选中均获一等奖,并分别被评为2012年度最佳散文奖和最佳短篇小说奖,编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12中国散文经典”和“2012中国短篇小说经典”系列丛书。王伟锋小小说《走眼》被选作2014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并获得2014年天津市第23届“东丽杯”全国梁斌小说奖小小说类二等奖。2015年,韩晓民的新作《民间记忆》一书荣获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 。

  “许昌作家群”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李佩甫为例,李佩甫有着根深蒂固的“平原情结”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许昌人,一个从豫中平原走出来的作家,他对于自己的故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深深热爱平原这片沃土,这片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一个个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生命形态。“ ‘平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写作领地。 ”平原犹如一口深井,给了李佩甫源源不断的创作水源。他从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平原不仅给了李佩甫驰骋想象的空间,而且给了李佩甫驾驭文学的动力源泉。平原让他找到了创作的喷薄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羊的门》到《城的灯》 ,再到五年磨一剑的《生命册》 ,“平原三部曲”气魄呈现,屹然矗立。“平原三部曲”的艰辛诞生,深深印证了李佩甫骨子里的“平原情结” 。他笔下的平原,被窑变出了千变万化的色彩,被赋予了无尽的历史沧桑和光怪陆离的时代变迁。对平原的关注、思考、描摹,形成了他创作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生命册》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小说《生命册》中,作家用了很多的篇幅去描写平原上的自然风物,平原上的一花一草、一风一尘,都带有“平原”印记。平原上的饮食,也同样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我吃过火烧的蚂蚱,半生不熟的嫩玉米,春天的槐花、榆钱儿、桐花,秋天的高粱秆,掺有棉籽的窝窝头,一股酒糟味(窖坏了)的红薯,一碗一碗的水煮胡萝卜,九蒸九晒用盐水腌出来的蓖麻叶,还有从‘搬仓’ (老鼠)洞里掏出来的豌豆粒……”风俗是一个地域特定的生活习惯。小说写了以吃面食为主的无粱人做的“三大美味” ,写了无粱人最重要的生活调味品辣椒,写了无粱待客的最高境界是让客人喝醉等等。小说还描写了无粱村排在第二的风俗:领席。独特的风俗形成与人物性格命运息息相关。特别是小说对带有浓郁中原文化方言色彩的语言的成功运用,更增强了这部作品的地域文化色彩。

  “许昌作家群”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许昌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学土壤。地处河南之中的许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汝颍固多奇士”的美誉。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承继华夏文明之渊源,沐浴山川河流之灵秀,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许昌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许昌市作协主席刘革雨指出,许昌历史悠久,文风繁盛,其丰厚的文化土壤里孕育出了许多文采飞扬的文人墨客。

  文学刊物出现办刊潮,文学社团阵地不断拓展。近年来,许昌市还兴起了一股办刊潮。许昌文联在1982年创办了季刊文学刊物《许田》 , 1986年更名为《原野》 ,至今已走过30余年的办刊历程,在许昌文坛享有盛誉。除了许昌市作协创办的《原野》杂志之外,许昌市所管辖几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文学期刊或文学阵地,如长葛市的《葛天文学》 、禹州市的《夏都文学》 、襄城县的《紫云山》 、鄢陵县的《花都风》等。另外,许昌市诗词学会主办的刊物《建安诗苑》 , 《许昌日报》副刊“春秋楼” 、 《许昌晨报》副刊“文峰塔”也都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近几年,许昌市民间文学组织活跃。许昌市诗词学会、许昌市检察官文学艺术联合会、许昌市法官文学艺术联合会、“老电大文学社” 、许昌市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等相继成立。这些刊物和阵地鼓舞了一大批许昌地区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了许昌地域文学的长足发展。

  文学活动丰富多样,文学评奖激励人心。许昌市还经常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诗刊》杂志社、河南省文联等举办一些文学研讨会、交流会,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征文大赛,积极组织开展作家采风活动等。许昌市还重视文学评奖工作。市文联于1984年设立的许昌市文学奖,每两年一届,至今已评选出十二届。许昌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作为许昌市文学艺术领域最高水平,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评选了七届。通过评奖,不但激发了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激情,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文学精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学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坐标,体现着城市的灵魂与内涵。“许昌作家群”是“中原作家群”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河南文学界乃至中国当代文坛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