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插图(李伟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4日09:01 来源:人民日报 李伟才

  那年腊月,在文友处看到《散文选刊》,随手翻翻,不禁被吸引住了。临走时顺手借阅。文友说,回去好好读吧,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在上面看到你的大作!我忽悠式地应允,大步回家去。

  其实,那时《散文选刊》吸引我的不是文章,而是里面的插图!钢笔画插图!于文字之外的空白处,像是不经意间画出的几条线条,几处灰暗,几组造型,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简洁而明了,空灵而耐寻思。题头的压图,似与文章主题有牵扯,但又有独自的意境;尾部的纹饰,有助于点明主旨,又有增添想象的成分;边侧偶尔的几个笔触,勾勒出如山似海、像云如燕的景致;若是两个页面交叉处的画面,必是空旷如幻之境。插图形式不拘一格,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纵或横,或疏朗,或浓密。内容或花鸟草虫,或车马舟楫,或渔叟樵夫,或稚子佳人,或闲庭小筑,或山水丛林,或乡村小景……

  其实,钢笔画插图仅是插图创作其中一种。此外,插图还有油画插图、版画插图、水墨画插图、工笔画插图、素描插图、铅笔画插图、蜡笔画插图……这当中我还是比较喜黑白效果的插图。

  《鲁滨孙漂流记》作为一部有三百年历史的名著,据说,到十九世纪末,其外国版本已达到七百多种。为《鲁滨孙漂流记》画插图的画家很多,但英国画家理查德·弗洛特的作品别具一格,以木刻手法、装饰风味表现。说实在的,由于年代久远,故事离奇,要画好《鲁滨孙漂流记》的插图是很难的。《鲁滨孙漂流记》插图简约、古朴、明快、可爱,人物景物略带夸张之感,不是逼真的描绘,而是一种大朴无华的装饰,画面疏朗透气,是对故事很好的诠释,为整本书在烘托主题、衬托主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增强了视觉美、意境美。真是,于无声处有声,于枯燥处予爽朗,于静默处予动感。

  晋江文艺综合刊物《星光》,也很重视使用插图来装饰。《星光》的插图,是用毛笔绘就的,带有中国画的艺术表现风格,除了突出线条美之外,绘画者更注重以大写意的方式来表现山川树木、河流屋舍、人物器具等等。线条粗犷奔放,墨韵天然有致,构图饱满奇异。看似画得随便随性,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妙笔佳构。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非常注重插图在文学作品出版中的作用,他的很多作品,都穿插有插图。他曾说过大致以下这样的话:一些作品,因年代久远,或国度不同,或年代不同,时过境迁,当时的一些插图,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时尚风貌……凡这些,倘使没有图画,是很难想象清楚的。那次去绍兴活动,在越城区人民西路的咸亨新天地,看到鲁迅先生的名著、名言、插图等,以不同的方块展示,富有新意,令我感触良多。在那里,我听说了这样一则轶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鲁迅先生为出版苏联小说《铁流》,拟穿插一些有特色的插图。鲁迅先生在当时的报纸杂志上得知苏联画家毕斯凯来夫为《铁流》刻插图一事,就通过在苏联的朋友,几经周折找到画家,终于把木刻插图原版寄来。可是插图寄到时,书已印完。后来,鲁迅先生就将这些图单独印制出版,引起较好反响。

  现在,很多文学刊物,只是堆积文字,排列文字,枯燥无味。偶尔留出大块飞白,也是让它“空空如也”,不使“抹黑”。其实,这种状况,做得好,是“惜墨如金”,做不好,那将是“死气沉沉”或叫“浪费版面”。二十多年前的报刊编辑,很多是多面手,不仅是文字编辑,有时也是美术编辑。组稿排版时,有些出现豆腐块空白时,都是自己写一则寓言笑话或画一幅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漫画、插图。不像现在的刊物,编辑职责分工非常清楚,文字、美编、版式等各自负责,彼此之间有默契的,还好办,但如若看问题角度不同,有时文图之意差之千里,刊之会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动漫产业发展迅猛,插图形式也不断翻新,如彩照插图、动漫插图、3D插图……甚至一些插图内容的丰富性超出了文本,全彩色、重写实、太直观的插图,有时却少了让人想象的空间。真正好的插图,是使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联想,起着扩张文本容量,调节阅读节奏,以及装饰书籍的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