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以虚构研讨哲学——读李宏伟小说集《假时间聚会》(顾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9日09:29 来源:人民日报 顾 超

  在我的印象中,作家李宏伟更像一位习惯沉思的哲学家。读了他的中篇小说集《假时间聚会》后,我的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看《哈瓦那超级市场》的开篇,像卡夫卡的《城堡》或《审判》,但到故事的结尾,居然是福柯的全景敞视机制;《假时间聚会》的开头充满张力,让人期待之后复杂的情节,然而演绎的却是一场极其简单的三角恋;《并蒂爱情》的两个故事,明明白白在讲爱情,但又游离于爱情的主题之外,探讨着自我与存在……李宏伟的小说就是这般出乎意料,既深沉内敛又富有冲击,给人多重想象的空间,结构布局、非线性的逻辑、人称的用法,都满溢着现代主义的浓郁气息。但他显然比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前辈作家们更有野心:写作不仅仅要解构,更要建构。

  这种过程大致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现代性的自我。《并蒂爱情》里的第一爱情讲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连体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而这主要不在于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不便尚可以通过默契的配合来克服;问题的关键在于合二为一造成了无法避免的自我丧失。小说行文至此就不是在讨论亲密关系的边界,而是一种形而上的诘问:自我是由什么定义的?西方现代性的自我,大抵是由主体性发展到主体间性,从原子式的点状的个人,演化为构成性的交互主体。这里,李宏伟似乎借用了迈克尔·桑德尔对罗尔斯提出的“反思的平衡”进行的倒推演绎:交互式的共在之前,我们真的已经拥有了独立的自我吗?康德式的启蒙在当代中国已经完成并且过时了吗?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局限在爱情的困境中。再看《假时间聚会》,在罗列了一大段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的电影人物之后,出现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戴着面具的面孔“就像是理念的影子、上帝的镜子”。无论我们读到这句话时眼前浮现的是柏拉图还是叔本华,都会通往一个被社群或环境构成的自我,一个通过共情维系的社会存在,而不是纯粹先验的个体。

  第二个维度是现代性的社会。《来自月球的黏稠雨液》是李宏伟的成熟之作,他对社会的透视从隐隐约约变得冷峻透彻。查尔斯·泰勒定义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想象: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和民主自治。李宏伟在小说中把这些近乎意识形态的认同全都解构了。但他还留了一线希望,那就是地球之外。在汉娜·阿伦特看来,人造卫星升入太空意味着人类在一步一步地摆脱被给定的自然。李宏伟所需要的就是这个地球之外的阿基米德支点,由此才可能深刻地洞察现代社会。正因为这种既在场又跳出的视角,他没有像其他很多作家那样着力批判自私、琐屑、空虚的商业社会,而是对权力与自由进行了不同向度的剖析,让人思索良多。

  这样的小说,似乎在用虚构的笔法研讨哲学思想,确实有点晦涩难读。但只要坚守反思之后的沉淀,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条路即使艰难,李宏伟也应该更勇敢地走下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