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现实主义写作的可能性(朱家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7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家雄

  新文学自诞生以来,现实主义就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主流和主潮。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和当下中国作家的小说写作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写才能够接近于最好,才能够忠实地为我们的时代和个体人生留下最为真实的文学化历史见证?这是摆在当前所有作家面前的问题,容不得回避,只有直面。

  差不多就是从互联网全方位嵌入中国人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70后”、“80后”、“90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尽情浏览、免费阅读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了。当中的一部分人由此走上了写作之路,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人先后得到机会接受过精英化的文学教育,但毋庸讳言的是,当中的多数还是无师自通。因此,网络文学所呈现的面貌就颇有些天马行空般的自由与无拘,穿越、玄幻、悬疑、武侠、科幻等类型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令人目眩神迷。这些样式的小说多数都与传统的所谓纯文学作品颇有些不同。他们既展现出无穷的活力与崭新的面貌,也表现、暴露出不少值得重视、亟需修订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当代中国既发展迅猛、成果卓著,但也存在着多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分配的乱象,作为一个写作者,是否有勇气秉笔直书?是否有愿望、有能力去真实地书写这一切?而且是既高度艺术化,又不虚饰、不避讳地书写这个时代的阳光与阴影。西方19世纪所涌现的那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实在是幸运的,他们的写作是自由的,是受到保护的,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奔放而粗糙,但他们时代的政府总体上还是爱护着文艺创作的。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作家们书写出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包括人性的沉沦与迷失之类,这也绝不能说明老百姓就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相反,一旦真实地书写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爱与痛、真善美与假恶丑,并通过文学刊物公开发表,那就多多少少会促进一点改革与进步的。

  当今中国社会所展现的种种现实其实远比我们的小说来得更激烈、更精彩,更具戏剧性和文学性。这似乎已经成为文学界人士的一个共识。为什么如此?我想,或许是我们的作家们的悠闲脚步总也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滚滚车轮,或许是我们的作家们在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绽放出的五颜六色时,常常会因为脱离第一线的生活已久而陷入无从言说的境地,以至于不知该从何下笔又该以怎样的艺术手段去书写现实。这就又回到了我们该怎样拥抱今天的现实主义写作的话题上。

  就个人的经验和认识而言,我以为现实主义的写法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写作路数并不矛盾,也不存在互相排斥的问题,而是可以互相融合、兼容并包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书写一个现实题材时,我们在技术层面的态度应该是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无论是何种思潮、何种流派、何种技巧,凡可拿来为我所用的,就不用客气,只是不要生硬,而是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运用,乃至臻于化境。如此,我们所进行的,就可谓广义的现实主义写作了。而其关键,其实还不在各种主义的技术化运用,而在于作家敏锐观察、用心感受,由此所创作的文本内容,其所指的确凿和真实,在于不美化、不讨巧、不回避的写作风范,在于坚持古人司马迁努力为后世留下真实历史记录的雄心和立场。

  这样的写作当然是有难度的,是对作家们综合能力的强有力挑战。事实上,不同的作家,在对待现实主义写作的问题上,态度和表现都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其实每个像样的作家都无法不关注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只是他们在写作中对现实的反应或可大致划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快速反应、立竿见影地创作出直击当下社会热点、焦点题材的作品,并且力求技术娴熟。其二是把题材放一放,以期与时代保持一点距离,相隔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后,沉淀下来了再写。其三是通过写历史、写民间传说、写神话故事等来折射、映射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热望。像《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似乎都可视为第三种情况。虽然第三种情况似乎有点勉强,但我以为,在某种意义上,以上三种情况都还是可以归为广义的现实主义写作的。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大力倡导、支持现实主义写作,号召作家们为人民写作,为普通人写作。我们的作家应该为置身这样的大环境感到幸福并加倍珍惜。作为回报,我们的作家所要做的就是落实在写作本身这件事情上,以更为细致的观察,更为深刻的思考,更为娴熟的技艺,去书写真实的生活和种种境遇下的人物命运。现实主义的写作,来不得虚假、歪曲和浮夸,否则必然遭到唾弃。不论是向外写,还是向内写,都应以真实作为作品的根本之基,惟有真实,作品才会拥有切实的质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建构沉甸甸的分量和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在读者的心目中和文学史的册页间令人服气地立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